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放射科章万强放射科章万强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种类很多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后不适及隐痛。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神经受压,交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等。食道受压等等。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1/31/3胸腺瘤患者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10%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患者可有胸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诊断步骤诊断步骤1.1.发现病灶发现病灶2.2.病灶定位病灶定位3.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4.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虑。虑。常用影像学方法常用影像学方法:X:X线、线、CT、MRICT、MRI纵隔分区纵隔分区1.1.六分区法:六分区法:2.2.七分法:七分法:3.3.五分法五分法4.4.九分法九分法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瘤,儿童常为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胸腺瘤,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胸腺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等)生殖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等)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及心包囊肿及心包囊肿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肿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囊肿纵隔囊肿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表现为液体密度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可提示来源。可提示来源。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或信号改变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或信号改变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食道囊肿位于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食道囊肿位于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血管交界区。男,男,5757岁,岁,体检发现心包囊体检发现心包囊肿肿44月余月余XX:左心隔角处: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高密度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影。CTCT:左侧心膈角:左侧心膈角区囊肿考虑(心区囊肿考虑(心包来源可能)。包来源可能)。心包囊肿切除术,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所见:肿块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心包。位于心包。患者,女,患者,女,5656岁岁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CT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CT值值17HU17HU病理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女,女,8282岁,岁,XX:左前纵隔占位。:左前纵隔占位。CT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CT值值12HU12HU。。胸腺囊肿。胸腺囊肿。患者,男,患者,男,40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纵隔肿瘤,囊肿可能,纵隔肿瘤,囊肿可能,XX:右上纵隔肿块。:右上纵隔肿块。MRIMRI: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