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有幸读到毛主席的一篇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感触颇深。这篇全文不到5000字的文章,却在当时党内斗争和反“围剿”的艰苦形势下,在党的思想路线的艰难探索中,具有极大的分量。我们经常听说某人是书呆子,某人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懂得变通,实行所谓的教条主义,这是古今中文都有的问题。毛主席的反对本本主义就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科学总结。本书篇幅不长,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在文章的开篇,毛泽东同志就尖锐的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围绕此命题,提出“注重调查,反对瞎说”的主张。在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中,批评了两种人,一种是见到就宣传,只看表面。另一种是遇到困难只会叹气躲避。在我看来,这两种也是十分可怕的,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了就该解决,这才是积极的态度。我们又有多少人这样做呢。都是随心走,最后得出不全面、不正确的结论。而好的调查技术就像一个工具,我们应该使用它,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说到“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指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我们不仅要调查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要调查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到正确的估量。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正如书中所述,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了解社会,看清背景,才能用理智的头脑去战斗。就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要学会创新,不能安于现状,落后只能挨打。了解自己,然后与时代并肩共进。书中不仅介绍了社会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还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危害,即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一主题,却又不失高深莫测的伟大哲理。一本不厚的书,让我跳出了“本本”的束缚,让我的思想有更广第1页共3页阔的天空。第二篇: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这样写道。再口语化、再朴实不过的几个字在文章中却掷地有声,强烈地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有些共产党员不深入实际调查的愤慨之情。跟随着毛泽东同志的思路,我仔细地阅读起这篇著作,并查阅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所谓“本本主义”,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教条主义”,对书本上的理论照搬照抄,对实际情况不管不顾。这篇著作诞生的1930年,正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最多、使中国革命损失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所谓的科学理论强加于中国的革命实践,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领导人的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左”倾作风,更是增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损失,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为了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必须坚决反对这种脱离实际的指挥和教条主义。而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观点鲜明地对教条主义进行了否定,并指出,要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在全当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从而指引着中国革命朝向正确的方向迈进。“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以“注重实际调查”为中心,分为七部分分析实际调查的重要性,对当时发生的一些“本本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正确有效的调查方法。“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将调查生动形象地比作“十月怀胎”,将解决问题比作“一朝分娩”。由此可见,实际调查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分析盲目遵从书本上的理论做事、盲目赞同上级领导的指示的情况,并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性入手,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离开实际调查便会导致唯心的工作指导,从而产生机会主义或者盲动主义;在进行社会经济调查时,要在调查各阶层人数构成中分析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中第2页共3页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只有了解了中国国情,才能够更有效地带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而调查的技术作为最后一部分,重点谈了七点技术方面,分析“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