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XX年巨大变化观后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一代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值美元计算,1978年我国的gdp是0.1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1.75%,2016年我国gdp达到11.2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14.77%,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已是第一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依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人口数据计算,人均gdp也从当年的155美元增长至8100美元。德勤《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自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一直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可以说,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彻底转型为制造大国。同时中国还是研发大国,国内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0.9%提高到2014年的2%。从绝对数来看,从2000年的41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447亿美元,几乎增长了700%。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为31%,从2000年的579件增加到2014年的25539件。就申请专利数量而言,中国现在仅次于美国与日本。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九位司局长集体刊文,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人民币,突破了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国民经济稳中向好;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净出口达到28716亿第1页共4页元;2017年12月外汇储备为3.1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67亿美元相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40年间和平发展,能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与前三十年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初步建成工业化体系。毛泽东同志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新中国走上建立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飞机、汽车等项目,交通运输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时隔三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再过三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的辉煌伟业不仅提高了中国的防御能力,而且巩固了自身国际地位,为国内经济和平发展保驾护航。第三,具备医疗基本保障。毛泽东时代,人民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享受普遍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比如天花,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民虽然比较贫穷,但是享受合作医疗,看病比较便宜。基础的医疗保障加上低廉的医疗成本,保证了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这种种成果,才有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在这些基础之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得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得到飞速的发展。对内改革从农村经济改革入手。1982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中国农民长期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影响,压抑了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为中国理顺农村生产关系打开了新路子,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奇迹般的解决了困扰中国上千年的吃饭问题。1982年和1987年的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报告均提到了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实际上,从“平均主义”到“包干到户”的转变是我国市第2页共4页场经济改革的一个缩影。从中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