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帆读后感读《恰到好处的幸福有感》今天我将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散文集—《恰到好处的幸福》。发现它,是在新华书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相比周围一些装帧豪华、内容高大的人物传记、政史理论等著作,属于小清新的一类,随便翻了几页,顿时觉得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有治愈的效果。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幸福是恰到好处。我的生活够得上幸福的标准吗。怀着好奇,我开始了对于幸福的探索。本书的作者叫毕淑敏,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她早年做过军医,书开篇就是以她在部队当卫生员时的一个小故事为引子,讲到她学医的第一天,通过和老卫生员了解消毒酒精浓度的时候,第一次知道酒精消毒的最佳值是75%的,体会到了“恰到好处”的微妙,酒精浓度高一点或低一点结果都会适得其反。幸福也是一样,不能贪得无厌。作者把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教你构建合理期望,学习把握幸福的尺度,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我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构建合理的期望。有些人,喜欢把目光瞄向自己所看到的享受的最高等级。某天,因为某个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要在这样的房子里生活,看到豪华车,就设想能开着这样的车呼朋引类风驰电掣,看到人家的高职务,就发誓以后要升得更高,凡此等等,作者皆归为不合理期望。如何构建合理期望,就是要在欲望和现实中找到平衡,这是找到幸福的捷径。第二,搭建自己的精神小屋。书中,作者汇集了成长历程中的45个小段子,将自己对生活、工作、亲情、人际关系、生命等感悟娓娓道来。其中有一篇名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我印象尤为深刻。里面讲道: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的出力量。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温第1页共18页暖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除,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在自己的小屋留下自己生存的证据。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再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第三,寻找适当的参照物。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短文,内容讲的是作者有两个朋友,一个富有,一个贫穷,富有的朋友经营着一家大公司,每天很忙碌,有不停歇的应酬和事务。贫穷的朋友从事着城市里最低微的工作,每月工资少的可怜,一家人蜗居在一起。富有的朋友经常抱怨,什么事业不如意,行业不乐观,压力大,看看自己的那些同学和亲友,不拼命不行,而贫穷的朋友却经常炫耀,新时期的幸福就是农妇,山泉,有点田,你看我不是都有了嘛。。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所以,幸福和所谓的金钱名利无关,只取决于自己所选择的参照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心中的参照物。选择幸福参照物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选对参照物,则是一种睿智的处世哲学。最后,发现生活中的幸福。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过了头,体会就不那么深刻。记得2012年国庆前,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曾进行过一次“你幸福吗。”的调查,群众的回答出乎记者的意料,尤其那个您幸福吗。我姓曾的回答,引来网友的调侃和激烈的讨论。英国某报社也曾向社会有奖征答“谁是最幸福的人”,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我认为这类调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秀幸福感和背后的政治目的,而在于帮助大第2页共18页家学会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