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心与心的交流是美妙的--《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原创:李敏看完这本书,感觉经历了一场奇妙的体验,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回顾了孩子的成长,更重新定位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养方法。犹记得小褚刚出生的时候,我的各种焦虑,看着襁褓中幼小的生命,从此以后她的吃喝拉撒,点点滴滴都和我紧密相关,简直是压力山大。出生的前几个月,得没日没夜地伺候她,真的是暗无天日,自己也处于崩溃的边缘。直到有一天,刚喂完奶,她咧嘴冲我笑,拽着我的小指不松开,我瞬间感觉到生命的奇迹,虽然她只是个婴儿,但却给了我生活最美好最安稳的感觉。书中说的,儿童生来就掌握了关于世界和他人的诸多信息,并且他们热爱学习,他们会注意任何一件新颖、意外的事物和任何他们可能从中学习的东西,也会主动采取行动来学习,最终建构有关周围世界的因果关系图。从我怀孕的时候,我就给小褚经常听三字经之类的,不是要她听懂,而是听信了相声里说的"熏",熏得多了,思维也许就会敏感点,实际最终结果还是可以的,在小褚十几个月的时候,她就能流利地背诵三字经(虽然现在已经忘了),我想这中间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主学习的原因。儿童同样能够理解周围人的心理,并且学习周围人所遵循的规则。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书中说的可能偏学术化,我所理解的就是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小褚几个月大的时候,视觉听觉开始逐步完善,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但她能清晰地从人的反应里判断出什么能触碰,什么不能触碰。当她做了一件事,她能从你的表情里分析出她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婴幼儿学习的一种核心方式就是观察自己所爱的人,我想是这样的,小褚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从小她的教养也主要是我,所以目前小褚有很多的习惯和毛病第1页共16页就和我极度相似,比如性格急,容易发脾气;做事比较缺乏恒心。孩子喜欢想象,天马行空,可能会假想同伴,可能会假想世界。小褚也是个这样的孩子,我观察过她很多次玩游戏,喜欢各种角色安排,甚至自言自语,而我喜欢加入她,在和她的游戏中,无拘无束,感受她的想象,感受她的纯真。想象依赖于知识,爱和关心,知识这个词让我想起上本书中的背景知识,孩子的背景知识越全面,想象才会越丰富,说不定哪天某些想象会成真呢。爱与关心,我认为是相互的,你对孩子付出爱,孩子也会一样爱你;你关心你的孩子,孩子也会同样关心你。当小褚第一次含着泪水对我说:"妈妈,我不想你变老。"我感觉到了她对我的那份爱。当小褚第一次知道把自己的零食省下来给我的时候,当小褚第一次为我倒水时,我的心里很幸福。养育孩子的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付出了很多,但其实孩子也给了我们回报。"儿童是我们的未来",这话虽然老掉牙,但事实确实如此,儿童小至关乎家庭,大至关乎国家。想起师傅说的一个比喻,每个孩子就像一块土地,撒入什么种子,如何正确施肥浇水,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回到孩子教养问题,我想何为施肥浇水,应该就是合适的育儿知识,这样的知识给了我们再次学习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每个孩子生而神灵,来到我们的生活里,我们要守护好他们的赤子之心,让他们健康成长。第二篇:《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无处不在的哲学无处不在的哲学——《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原创:王玲红虽然知道哲学这个词,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从没去深究过,一直就觉得会是个类似很深奥的意思,问了度娘,才明白了一些。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位步伐蹒跚的老人,让人忽觉一丝伤感,联想到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就会觉得还是孩子有无穷的可能性啊,那么小的小人儿,因为你的善待和引导,也可以变成最美的"蝴蝶".回想起我家浩浩在最初至幼儿园的那几年,我们好像错过了好多可以和他内心联结的机会,从来也没有主动的有意第2页共16页识到要去如何引导培养他,觉得小孩这时候懂什么呀,吃饱穿暖快乐就好啦。反事实是"应该、也许、可能"的世界,这个假想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样重要,有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就能判断比较出因果关系带来的权衡利弊,当你能够考虑世界的另一种状态时,你也就会通过现在的行动改变未来了。宝宝也会有反事实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