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读后感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在西雅图出席欢迎晚宴。他指出:我们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是要顺应人民要求。其中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愿同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反腐追逃合作,让腐败分子在海外永无“避罪天堂”。这本书写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书中没有美剧里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增添的花哨的人物和节外生枝的细节,一切都集中在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和几个主要的角色身上,干净利落,没有半点多余情节。本书是以英国政坛为背景作者是真正在政坛摸爬滚打过的人,所以书中的权力倾轧和政治斗争比美剧更真实,更直接,更敏锐,更残酷。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了解英国政体的一个过程。小说作者迈克尔·道布斯,毕业于牛津大学,1975年步入政坛,后任政府特别顾问和撒切尔政府幕僚长,从保守党副主席的职位上退休,2010年被英王室册封为男爵。他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共著有十余部畅销作品。1989年,他讲述英国官场故事的处女作小说《纸牌屋》大获好评,次年被bbc改成英国电视剧,2013年再次被改编成美国电视连续剧,风靡全球。刚看过的电视剧和书的背景不同,一个是80年代的英国,一个是现在的美国。任何体制,人性都是共通的:阴谋、贪婪、唯利是图……纸牌屋的情节简单,故事以英国首相亨利·科林格里奇争取连任的时候,民意调查逐步下滑,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有的为了捞钱,有的拉帮结派,有的是为了竞选首相。故事的主线就是执政党的党鞭长弗朗西斯·尤恩·厄克特玩弄权术,利用人性的贪婪、恐惧和期望以及手中掌握的政客们的把柄,威逼利诱他人甚至剥夺他人生命,搞臭首相并把首相整下台,搞臭竞争对手,最后成功上位成为新首相。期间夹杂着金钱、权力、情欲的重重交易,揭开政治光鲜亮丽的外衣,露出阴谋丑恶的内幕。第1页共25页一个西方民主的国家似乎有很多让人们向往的地方,议会政治、民主选举、新闻自由等等,让我们感慨怎么没有出生在那样的国家。通过这部书,我慢慢了解到,原来西方的民主政治也一样黑。再联想一下西方的一些政治丑闻来佐证自己的领悟:所谓的民主自由其实是理想中的民主自由,一切都需要为政治服务。看同名改编的电视剧,剧中不止一次提到中国,可以想见,中国对美国是何等重要,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有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美国已经离不开中国,而中国若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抛开美国空谈也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无法忽视一个世界上经济、政治、军事最强大的国家。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流形态,让民主自由成为核心价值观。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第二篇。《纸牌屋》观后感客观讲此时才看《纸牌屋》属于很土的了,但笔者一直以为《纸牌屋》属于既《白宫风云》、《女总统》之后的政治生活剧,其中肯定是以弘扬美国核心价值观为主,从而向公众普及美国的政治游戏规则,类似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法网豪情》、《律政俏佳人》等等法律知识普及剧。但这几天看完之后才发现预想完全错了,所以解读《纸牌屋》还是要从其拍摄特点入手。纸牌屋是由美国最大视频网站公司netflix投资拍摄的,而且其内容基础是基于大数据的统计数据,投资是直接连续拍摄两季,一次性播放的方式。美国历来电视局拍摄都是采用先拍几集探路,电视台决定购买后,再拍整季,成功后再拍第二季、第三季等等,这主要都是基于融资和资金周转等等运作的需要。但netflix一次性砸钱二季同时拍,完全是因为网络公司有钱烧吗。不仅如此,一方面是视频网络公司要转型,从渠道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直接向四大电视台挑战。而且还有大数据的统计支持,所以才敢孤注一掷地一反常态。这其中,钱是重要原因,但大数据的意义更为关键,而数据基础来源于互联网,所以这也注定了《纸牌屋》的在内容理念方面要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第2页共25页电影传播类似于约定性传播,你买票后进入电影院,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不管内容多烂,一般人也要看完。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界,大腕导演和演员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因为公众要在去看电影之前有个基本预判。但电视剧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