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今天看完了《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个讲述穷人家的孩子如何生活,成长,一步步摆脱贫穷,不放弃希望,积极生活的故事。对于美国十八世纪出的历史,我一无所知,仅仅知道小主人公家,生活在人种众多,环境相对落后的布鲁克林。虽邻近纽约市,但却没有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最多的兴许是味道难闻的水沟,年代久远的平楼。就这样一个地方,外人看来避之不及,但是生活在那里的大多数人,却对这方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它的朴素简单,适合这儿平凡的布鲁克居民。就这样艰巨的环境,主人公弗兰西从小面临的是更加艰苦的生活。她内敛,敏感,喜欢独处,不善交际。但是她有信念,有意志,有梦想。她热爱读书,擅长写作,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没有人能左右她的思想,只要她认为是对的,只要不被现实左右。弗兰西意外的懂事,从不埋怨家里的贫穷,而是体谅父母的艰辛。也不去计较妈妈对弟弟的偏袒爱护,而是报以理解,一个人进行内心的自我教育,说服:妈妈也爱她,而且更加需要她的陪伴。当然,弗兰西不是天使,也不会完美无缺,她也会撒谎,对老师,对剧院里的所有人。只是生活的贫困,让她对食物,对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有一种遏制不住的渴望,让她不惜暂时放下自尊,抓住唯一的宝贵机会。这些我们无可厚非,她只是一个孩子,她也没有伤害任何人,她愿意承受撒谎所带来的面红耳赤,良心不安,去争取她可以争取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读着读着,我喜欢上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姑娘。你以为这是一个灰姑娘经过奋斗变凤凰的故事。其实不是。馅饼没有掉在弗兰西的头上。最爱她的爸爸去世了,生活变得更加困窘。假期,周末,放学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初中毕业,她渴望继续读书,渴望上大学,渴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未来。无奈的是,妈妈坚持要把唯一的上学机会留给并不爱学习的弟弟,让姐姐再打一年工,明年再上学。所有挣扎在现实面前都是无力的,弗兰西渐渐打消了上高中的念头,但不包括大第1页共14页学。她申请上夜班,利用白天的时间报了大学成人班,上一些选修课程。等修满学分,她就可以真正做一名大学生,去触摸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梦。生活除了亲情外,最必不可少的便是爱情。到了那个年纪,弗兰西自然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有过一次初恋的体会,虽然就维持了短短两天。体会了被抛弃的痛,也学会了更加坚强和爱自己。生活不会永远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多的是岔路和意外。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过好自己的生活,追求心中的梦想,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弗兰西的梦想是大学,你的呢。第二篇:《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XX省实验学校中一年级李佳蓓暑假,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由贝蒂o史密斯撰写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一书,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在贫民区长大成才的过程与经历。合上最后一页书,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感动如酒后醇香般久久不肯散去,书中的故事还在脑海中浮现……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那是一片宁静的乐土。弗兰西o诺兰就生活在这里,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枝上长着尖尖的叶子,有人把它叫做天堂树,她有一个弟弟,叫尼雷。妈妈偏爱弟弟,爸爸疼爱着她。她们一家生活得很艰苦,妈妈是清洁工,爸爸是打零工的侍者,一日三餐都需要精打细算,不过,再怎么辛苦,弗兰西的父母也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经历过老学校老师势利的眼光,弗兰西很喜欢新学校认真、和蔼的老师,同时,在生活中还有爸爸优美的歌声、姨妈各种搞笑的故事、社区图书馆的书籍、和弟弟共同的游戏,这让弗兰西过得很开心、很满足。但这样拮据又幸福的生活过了没几年,最爱她的父亲在圣诞节前去世了,这对于弗兰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当妈妈宣布这个消息时,她麻木地站在那里,什么感觉也没有,坚强的妈妈让弗兰西感到了力量。过了几个月后,弗兰西的妹妹出生了,弗兰西家的生活更窘迫了,弗兰西不得不辍学去打工以补贴家用。第一份工作是花枝工,在工作的时候也是受尽了别人的羞辱,第二份工作就是阅第2页共14页读工,她负责阅读三个洲的报纸后做上标记,得益于弗兰西从小的热爱阅读,她很快就胜任了这个工作,而且有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