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读后感海底捞总部对分店的考核中都不考核利润指标。不仅如此,张勇对海底捞总公司每年要赚多少钱也没有目标要求。他说。“考核利润没用,利润只是做事的结果,事做不好,利润不可能高;事做好了,利润不可能低。另外,利润是很多部门工作的综合结果;每个部门的作用不一样,很难合理地分清楚。不仅如此,利润还有偶然因素,比如,一个店如果选址不好,不论店长和员工怎么努力,也做不过一个管理一般、位置好的店。可是店长和员工对选址根本没有发言权,你硬要考核分店的利润,不仅不科学,也不合理。”黄铁鹰说。“利润多少同成本也有关,各店起码对降低成本还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吧。”张勇说。“对,但店长以下的管理层能起到的更大作用是什么。是提高服务水平,抓更多的顾客。相对于创造更多营业额来说,降低成本在分店这个层次就是次要的了。”“随着海底捞的管理向流程和制度转变,我们也开始推行绩效考核。结果,有的小区试行对分店进行利润考核,于是就发生扫厕所的扫把都没毛了还用;免费给客人吃的西瓜也不甜了;给客人擦手的手巾也有漏洞了。”“为什么。因为选址、装修、菜式、定价和人员工资这些成本大头都由总部定完了,分店对成本的控制空间不大。如果你非要考核利润,基层员工的注意力只能放在这些‘芝麻’上。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马上就停止对利润指标的考核。其实稍有商业常识的干部和员工,不会不关心成本和利润。你不考核,仅仅是核算,大家都已经很关注了;你再考核,关注必然会过度。”关于绩效考核有句名言。“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看来,海底捞员工的绩效同海底捞的考核也有关系。绩效考核是锄头黄铁鹰问张勇。“你们连每个火锅店的营业额也不考核。”张勇说。“对。我们不仅不考核各店的利润,我们也不考第1页共6页核营业额和餐饮业经常用的一1些kpi,比如单客消费额等。因为这些指标也是结果性指标。如果一个管理者非要等这些结果出来了。知道生意好坏,那黄瓜菜早就凉了。这就等于治理江河污染,你不治污染源,总在下游搞什么检测、过滤、除污泥,有什么用。”上面是《海底捞你学不会》中的原文,下面把我收集到服装公司的三个案例分享一下案例1:某位同仁聊天时说到绩效考核的问题,和我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一次他的绩效考核分数是86分,和她同级的一个女同事是65个,结果女同事的考核薪资竟然比自己高一档,他很难理解,领导却把他批评了一通领导的话是这么说的。“小王,你知道我对你的期望吗。以你的能力,不应该是86分的,我对你的期望是90分以上,甚至95分以上,你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而小张她呢,我对她的期望是60分,她都65分了,是超出我的期望,你知道吗。你呀,好好努力,调整一下心态,别让我失望,知道吧。”小王心里嘀咕“那您还是别对我这么高期望吧”案例2:某一位陈列师小陈,在陈列部主要负责橱窗设计工作,每年的春夏秋冬4季的货品上市时间分别是1月下旬、4四下旬、7月下旬、10月下旬,按理说,每季的橱窗道具应该和货品同时到店,但小陈的工作做得不够出色,每季的橱窗上市时间都要延时1-3个月时间,经常是秋季快结束了,秋季橱窗道具才到店铺.店铺的投诉不断,甚至有店铺拒收道具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工作成绩,小陈每月的绩效考核依然是接近满分,结果是“优秀”案例3:某位服装公司从业人员讲,她们部门的绩效考核有这么一个情况,有一个工作并不重要且工作量很少的员工,很季考核都是“a-卓越”,而自己和另一个同事工作量非常大,且属于那种无可替代的员工,但每次考核最好的也是“b-优秀”,多数是“c-合格”,这让她们很郁闷;还有一次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全公司公认的一个很优秀的员工,竟然被他领导评为“d-不合格”,这名员工找到领导的领导诉苦,又重新改为“b-优秀”第2页共6页能过上面3个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包括绩效考核.不用拿国外的公司来反驳我,我的这个结论有个前提“人治的社会”大家看到这么多不合理的绩效考核,肯定很想知道海底捞是如何考核的呢。张勇说。“我觉得公司把结果指标作为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员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