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传》观后感影片中的萨里埃利看似是一个心中充满嫉妒与仇恨的卑鄙小人,是一个表面上对莫扎特嘘寒问暖,用心良苦,背地里却因为嫉恨莫扎特的才华而不断阻碍他在音乐方面前进的道路的伪君子。然而,最大的敌人往往也是最好的知己。萨里埃利是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对莫扎特惺惺相惜的人,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大凡天才都不被世俗所理解与容忍,在他们的眼里天才是如疯子一般的异类,所以在影片里我们才会在一方面看到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被他的才华吸引,被他的音乐打动的同时为莫扎特悲惨的人生感到惋惜,为造物弄人感到无奈。莫扎特仿佛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把最美好的音乐带到人间,却被贪嗔痴傻和愚昧的人类所遗弃。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计量莫扎特留给我们的宝藏:歌剧22部: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到如今,依然愚昧的我们真的搞懂了这个天才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有耳朵可以听的,都听吧。"第1页共13页一代音乐大师永远离开了他无法适应的社会。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苍天也在为他哭泣……第二篇:《莫扎特传》观后感《莫扎特传》观后感看完《莫扎特传》,我心情伤感中带着激动,这是一部莫扎特的传记电影,更是一个音乐巨匠在人间被摧残的记录,又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不是一个人,他是那么多英雄的化身,他们让人类的生活充满趣味和色彩,却又让凡人们感到惊惶失措,他们的才华和性格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让他们陷入轮回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这部电影是生活在维也纳一位御曲大师萨列里的回忆录,如泰坦尼克号一样,影片采用了回忆的手法。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作为当时的欧洲文化艺术中心,一位作曲家如果能征服维也纳也就能政府整个欧洲,征服全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年仅26岁的莫扎特谢绝别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挽留,只身来到维也纳,其绝世才华立即惊动了整个奥地利宫廷,也引起了宫廷首席乐师萨列里的嫉妒。萨列里心胸狭隘,为人自负,自诩是维也纳音乐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华既令他惊叹,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萨列里由嫉转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毁灭掉这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莫扎特的音乐造诣自然天成,超凡脱俗,然而在生活中却是不懂谦虚,行为恣肆。在萨列里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维也纳主流音乐界视他为“异端”,处处为他设坎施绊,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无法在剧院上演,莫扎特也因此没有音乐家教,生活日渐困窘。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萨列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阴阳面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以信使的身份,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萨列里的阴谋得逞之后,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后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时光流逝,曾经炫赫一时的萨列里渐渐被人遗忘,莫扎特的作品却成为人类音乐殿堂里的瑰宝,在世间永远传唱""本片没有过分去列举莫扎特的成就,而是表现这他的性格第2页共13页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一个顽皮、单纯、桀骜不逊、恃才放旷的莫扎特,你可以将任何形容一个人天才而又不通人情世故的词儿放这个大男孩身上。他少年成才,让很多尚未见其真人的人都以为这是个那种出场会风度翩翩乃至笼罩神秘光芒的人物,就如萨列里起初想象的一般,可是实际上这是个和女友在高贵场合不得体的打闹、在一帮矜持的大人物面前不得体的咧嘴怪笑的孩子,但是就是这个看起来有些粗俗的孩子,创造了美妙的音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