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丰碑》读后感[范文模版]5.12地震发生前他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下来的楼板压在了废墟的下面。万分恐惧之时,他听到了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林浩很快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慰那个女同学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当他们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时那个女生居然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的身体慢慢能动了,居然爬出了废墟,有了生机的小林浩并没有选择马上逃离,而是不顾还在余震中断断续续摇晃的大地和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不醒的同学救了出来,读后感《《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二》。当记者问林浩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的救赎那句最朴实的话语:“因为我是班长。”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上多处受伤,左手臂也严重拉伤,九岁的林浩在危难之时,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从容和镇定。是什么让年仅九岁的林浩做出如此不畏生命之危险冲进废墟里一次又一次地救人。我想一句“我是班长。”已经足以诠释了他身上那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我是班长。”就是他的信念;我是班长就是支撑他带个同学们生的希望的擎天柱。我们还需要问为什么吗。一切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在危难之时心中唯有他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现在的我们和林浩是同龄人,甚至于还比林浩大个两岁,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感恩的情怀,爱的责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一下林浩的那句“我是班长”,从中去品味出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吧。第二篇:精神丰碑《精神丰碑》读后感最近我读了《精神丰碑》一书,这本书中有许多感人的篇章如:中国首善陈光标、义务摆渡人赵永录、好事做到最后一刻王树先、生死不离的赵永刚、千金一诺的武秀君、为民解难的张云泉······其中,我最佩服山里走出的“诚信之花”——徐丽珍。《山里走出的“诚信之花”》这个故事讲了全国道德模范徐丽珍在XX市区大南门咖啡店当服务员,在窗户边收拾餐桌时,发现名牌手提包便交给大堂经理的故事。第1页共8页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受感动的情节是课文中对徐丽珍拾金不昧事件的描写:她在窗户边收拾餐桌时发现座位上有一个名牌手提包,立即主动把包交给大堂经理,当经理打开皮包登记时,眼前的一切把他吓坏了——护照、身份证、120欧元现金、16.3万元的现汇现取汇票、十几个存折,其中一个存折余额写着1200万元。随后咖啡店一边报警,让警方帮助寻找失主,一边通过包内名片联系失主本人,最后终于将所有的财物“完璧归赵”。当失主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王先生拿出1万元现金酬谢徐丽珍时,她婉言拒绝。从这可以看出徐丽珍高尚的品德和拾金不昧的品质。她这种品质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很多人拾到东西后私自占为已有,结果不仅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伤害了自己,丢了名誉,甚至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徐丽珍的这种好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呢。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徐丽珍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经济条件不好,但敦厚的父母却教导女儿:我们虽然贫困,但做人要诚实,待人要诚恳,做每件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父母的悉心教导才造就了徐丽珍吃苦耐劳、诚实纯朴的优良品质。在《精神丰碑》中,还不止这一个故事。有一个捐肾救父的孝女,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儿,她叫曹于亚,出生在XX省XX市邻水县荆坪乡。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南下打工,她和弟弟是在外婆家长大的。2006年11月的一天,十九岁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父亲患上尿毒症的噩耗。经医院确诊,已经属于晚期,双肾已经坏死,必须尽快换肾,否则生命只能以天来计算。这时曹于亚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肾捐给父亲。这又是何等的孝敬啊还有一个故事,2001年2月11日,在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列车上卢家胜遭到两名歹徒的夹击,在他的右腿和头部被砍伤,他倒在血泊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带头搏击歹徒,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当全国范围内寻找参与“2.11勇斗歹徒的英雄战士时,他却隐姓埋名了六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面对荣誉却把自己“藏”起来的人。卢家胜的家乡在平困山区。家里第2页共8页的经济负担比较重,但他每年春节都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各寄100元钱,至今坚持了十年。“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