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歌观后感:一代农村青年的青春祭歌《支离歌》一书由石凌所著,主要讲述了中国蚁民们的迁徙、劳碌、流血等流民图,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生产的艰难,大家有没有读过这部小说。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大家一起来看看。读石凌的长篇小说《支离歌》就像品尝珍藏千年的醇香美酒,越读越有味,掩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石凌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而感动,为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忍辱负重求生存的韧性叹服,为似曾相识的主人公的多舛命运而叹息,更为他们历经坎坷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欣喜。认识石凌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是她忠实的读者和粉丝,读她的散文、书评,她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深刻的见解,常常令我惊诧于她这样一个文弱的女子有如此深刻的思想洞见来自于天然的灵性还是聪慧的顿悟。石凌的文章是有深度和硬度的,没有一定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的人也许读不懂她,而像我这样和孩子打交道的人,一直期望做她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只可惜才疏学浅,读懂她的作品是我最大的愿望。是石凌在《支离歌》中对残酷现实的客观、理性的平静讲述的风格打动了我。还是作为主人公同龄人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也许二者兼而有之。作品对于作家来说,是她千辛万苦孕育出的孩子,我不知道石凌在写《支离歌》时对作品中的人物有没有掺杂自己的喜好。《支离歌》是我们渴望走出农村的70后一代的青春祭歌。石凌在《支离歌》中塑造了以江海岩、孙玉涵、袁宏涛、江海珍等为代表的农村青年形象。每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努力跳出农门,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村孩子身上都有江海岩的影子。我们凭借自身努力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笃定人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英雄的故事,在无数伟人、名人的励志故事的影响下长大的,青春的热血被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敢叫日月换天地等豪言壮语所激励,每一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每一个人都有英雄主义情结,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改造社会的崇高理想,即使不能济世安民也要造福一方,唯独对自身缺第1页共3页乏清醒的认识。从农村走出的我们这一代人是自尊的,敏感的,把尊严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在这个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时代,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权力、地位、金钱是成功的标准;尊严在利益、金钱、权利面前变得不值一提。江海岩一样从农村走出的知识分子,与时代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们怀揣理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拼命工作,渴望凭借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努力,被社会认可,出人头地,为父母争脸,光耀门楣。实际上,自尊敏感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孙玉涵是农村走出的职业女性的代表,是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她漂亮、有思想,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善良、忍辱负重的韧性,又有新时代职业女性理性通达、自立自强的品质。面对世俗偏见、家人误解和生活中的不幸,她没有被打垮,反而愈挫愈勇,她是这个污浊社会里的一朵莲花,自觉抵制了权力、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面对残酷的现实与爱人的误解,她脚踏实地,认真热忱地生活,孙玉涵勇敢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她给我们职业女性的生活选择有所启迪。一直以来,我觉得职业女性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是单位里的半边天、家庭的顶梁柱,诸多角色一样不能少,单位家庭让我们个个练就了铜墙铁壁般的坚强;双重压力下,许多女人不是成了女汉子,就是患上了抑郁症,生活让我们低到尘埃,然而,我们又不甘心沦为泥淖中的一粒。江海珍代表了农村妇女中经历坎坷但不屈从命运的一类人。在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女孩从小被忽视,农村女孩在婚姻中被当成商品一样被交易,很多农村女子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财迷心窍的父母不把女孩的幸福当回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不考虑女儿的生活是否幸福。江海珍没有多少文化,但残酷的现实教会了她生存的法则和本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脑海中残存的传统道德禁忌早已被生活否定,人一旦挣脱了道德的束缚,围绕利我的目的做自己想做的,就会活出真正的自我。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拼搏,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江海珍毕竟还是善良的,她资助贫困学生,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