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的名义》观后感——观看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的感悟心得近期,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热播,该剧主要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到汉东省任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办一桩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体现了十八大以来“打老虎”、“拍苍蝇”等反腐成果。在收获了高收视率和高口碑的同时,也值得每一位党员深思和反省。在收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的讲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清楚地看到了那些“迷失初心”的落马的党员干部们,完全忘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剧中那个“小官巨贪”的赵德汉,他长相憨厚、衣着朴素,在简陋破败的老房子里吃炸酱面,喜欢以“农民的儿子”自居,却在欲望的诱惑下,丢失了作为农民最朴素的品质,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当官的信念和初心,贪污赃款达2.3亿人民币;那个步步为营、精于算计的公安厅长祁同伟,他运用自己省公安厅长的身份,做尽了坏事,放跑了贪官丁义珍,制造车祸把大学好友陈海变成植物人,又设计陷害好友侯亮平,他上靠高育良,下指挥黑白两道,阴险狡诈,肆无忌惮;那个“胸怀宇宙”的孙连城,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工作缩手缩脚,不贪污,不干事,不思进取,不巴结领导,也不得罪下属,自认为“无私无畏”、“清正廉洁”,实则败坏工作风气,拖慢行政效率,大大抹黑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们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迷失初心”,失志忘本,放弃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不良信念;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谈,追逐名利,无视规则,耽误自身前途,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性质极其恶劣。我也清楚地看到了那些“不忘初心”的党员干部们,他们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信仰和初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第1页共11页旨,不动摇,不懈怠,不迷失,敢拼1/2搏,勇作为。那个为了阻止政府强拆大风厂,也为了阻止工人与政府发生冲突,坐在推土机前面的退休老干部陈岩石;那个号称gdp小达人,能干事,能担责,不腐败的李达康;那个多年工作勤勤恳恳,但由于没有政治资源,始终得不到重任的情况下,还能“不忘初心”,实事做事,一心为民的易学习。正风反腐,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人民的名义》警示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牢记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在政治上保持高度觉醒,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立身、立行、立德、立业,做一名合格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应将“不忘初心、落实于行”作为一种无声的鞭策和一份无尽的义务。思想上,常思入党初心和党纪国法,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规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衡量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践行职责,时刻警醒慎独;学习中,勤于学习,丰富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业务素养,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工作中,爱岗敬业,不计得失,在敬业奉献中树立党员良好形象;生活中,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气,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一言一行中诠释党员的优秀品格。我深深懂得,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作为党员一定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落实于行。未来的分分秒秒,初心在怀,信仰满满。心怀感恩,不忘初心,落实于行,一路勇敢向前。2/2第二篇:人名的名义观后感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人性,人心在有的时候显得格外重要,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同但类似的经历,我们都在为生活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没有承受住生活的考验,误入歧途,需求“快捷经的致富之路”,从此第2页共11页一发不可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个过程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在看《人民的名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