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第1页共21页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二、关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几点启示1、生活中的明灯首先,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人格、人性的问题,迷惑人和人的区别,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在人格和人性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同性之间关于人性等区别也很大。相同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接受,而有的人却觉得不可思议。人本主义假设人的本质是善的,虽然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一观点,但我认为,人本质上是需要善和爱的,我总认为不管多邪恶的人他还是有善和温柔的一面的,爱和善是永恒的,需要的是挖掘爱和善的方式和方法。人本主义强调爱,而爱是很有力量的,而且比那种一昧的批判更有力量,更有成效。爱是对个人生命很具体的关心和帮助,是一个整体性的关怀,是强调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在人格的思考中,我认为人文的爱和善很重要。虽然人格和人性不同,但对爱和善的需要还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换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今天,信息社会高速发展,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很多,主要有道德的重建、制度的变革和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引入具有爱、真诚、宽容与怜悯的信仰的力量。在那些努力去满足高层次需要的人群中间,罗杰斯和马斯洛的著作也非常流行。而我们正在大量地关注着诸如创造性、快乐及身心健康问题,这些也是我们关注人本主义理论健康人格方面的原因和需要。回顾近百年思想史,我们注意到精神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鲁迅。鲁迅说,以科技为文明,以第2页共21页富22、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工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知识的传授中把人文美好的东西感染给学生,注重人的培养,责贵在“育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