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后感:解放全宇宙受苦人读书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和运动不同的,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看一本书,自己的思绪全会跟着进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们的观后感。《我们》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中名气最小的一部,但这部书出版最早,另外两部《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作者都声称在创作中受到了这部书的影响和启发。在公众眼中藉藉无名的《我们》其实可称是反乌托邦的奠基之作。《我们》的作者是俄国及前苏联作家叶甫盖尼扎米亚京(维基百科译成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扎米亚京)。扎米亚京很早就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但在斯大林时期,他的政治观点与苏共中央渐行渐远,而作为一名只想说真心话、思考有价值的问题的作家和思考者,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的文字一再被批评甚至被批判,最后,在高尔基的帮助下,终于得到斯大林的首肯,准他离开前苏联,流亡欧洲。《我们》是扎米亚京在1920年创作的作品,那时他跟苏共中央的分歧还不大,但这本书还是太过敏感,无法在苏联出版。后来,手稿被走私到纽约,1924年,英文版率先出版。俄文第一版直到1988年前苏联解体前不久才面世。《我们》是一本日记体第一人称小说。书中的我是大一统国的一体号宇宙飞船的设计师。一千年前,你们英雄的先辈征服了全世界,使之归顺大一统国。一项更加辉煌的壮举有待于你们去完成:你们将驾驶着用玻璃质料制造的喷火式电动飞船一体号去实现宇宙的大一统,求出这个无穷方程的积分。你们必须迫使居住在其他星球上的未知生物就范,给他们戴上理性之造福枷锁他们很可能仍然处于蒙昧时代的自由状态。我们将给他们送去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精确无误的幸福。如若他们对此不理解,我们有责任强制他们接受这种幸福。不过,在动用武器之前,我们要试一试语言的威力。因此,大一统国的绝对无上权威领导造福主要求全体号民撰文颂赞大一统国,这些颂赞文字将是一体号送往太空的第一第1页共6页批武器。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记录自己在大一统国的生活日常,向全宇宙展示自己的幸福。上面这段开场白,是否给你强烈的似曾相识感。四十年前,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人是我们坚定的口号。那时,我们相信自己是全世界的宠儿,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幸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幸福推广到全世界。所幸,当年我们国力衰弱,还没把别人解放,自己先被人放倒了。而近三十年,西方文明世界也有相似的情怀,坚定地要把民主自由这粒幸福的种子播散到全世界所有尚未开化的土地上。先送出去的,是摇滚音乐、好莱坞大片,后送出去的,是爱国者导弹。完全符合大一统国的策略,先礼后兵。然而,幸福这个东西,就算你舍得送,对方却也不见得稀罕接。就算对方稀罕接,却又难保水土不符,南橘北枳。俗话说,你之蜜糖,我之毒药。扶贫是个技术活,强制性送温暖其实也是一种耍流氓。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做出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没有别的可能。这是俄国作家尤金.扎米西亚完成《我们》这书时,给出的诠释。《我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一部融科幻与社会讽刺于一体的长篇小说,针对的是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全书采用笔记形式,假借生活在未来世界中的一个模范公民之口,戏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采用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各色人等的生活和心态,同样像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种何为之人们真正应该追求去奋斗的自由世界。一、内容简介我们这本书描写了原始的人类精神对纯理性化、机械化和毫无感情世界的反抗,作者将书中的故事情节设定在了600年后的公元26世纪里。在扎米西亚描写的26世纪里,乌托邦里的居民完全彻底丧失了他们自己的个性,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名字也被用符号数字代替。乌托邦所有居民被大一统王国一个叫做大恩主的统治的,大恩主每年由全体选民重新选举产生,当然每次他都能全票当选。他们居住在完全透明的玻璃房中,被政治警察(护卫)监视,穿着统一的制服,靠着合成食物为生,第2页共6页在统一规定的作息规律外出娱乐消遣,而所谓的娱乐消遣就是听广播里播放出大一统王国国歌时,四个人一起并排行走。在大一统王国里,结婚自由性爱都是不被允许的,为了能做爱,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