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一席谈观后感------------------财政学课后作业李航学号:200930401292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多数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越来越感觉到,现今的税赋已经让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变得更微薄,更难以应付物价的上涨,再加上各种隐性税收,导致普通民众购买力不足,扩大不了内需,企业生产的产品供大于求,销量上不去,各种企业税使利润率很低,共同的负面作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这也使得员工工资低下,甚至是导致失业,然后回到国人的购买力会因此更下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减税势在必行,这期节目讨论减税的重点在于:减税,如何减,减多少。看了这期节目,我归纳了几个关键词:中小企业减税,个税改革,结构性减税,配套改革,等等。查阅资料后,我知道了,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关于其他关键词的意义,我就不一一解释,下面是我归纳的几个主要讨论者的主要观点:贾康,全国人大代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强调一定是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配套改革,使税制更加合理;在个税问题上,他认为不能只看起征点,更要关注到结构的改革,让大家更合理地交税而不是简单的减免;在企业税上,他认为,要有增有减,比如资源税要增,高技术企业的应适当减免或者退税。宗庆后,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认为国家应该调高个税起征点到5000元,该给中低收第1页共26页入者减免税负,借此调整贫富差距;认为富人应该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减税问题董明珠,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董事长。她认为,现在存在很多莫名的税费给企业负担很重,应该要减税,不光要减税,政府还应该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给企业,这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减税应该以一种稳健的,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叶青,全国人大代表。他认为,国家不该只增加财政收入而不给企业和老百姓减负。看完这期节目,总的感受是,我们要兼顾普通百姓和中小企业的感受,又要理智地去分析数据,最后得到最优方案来改革我们的税收政策,让最多数人真正享受到财政调节带来的成果。第二篇:一虎一席谈一虎一席谈:三轮车博士广一南北一家人新闻背景:蔡伟,38岁,高中学历,8个月前还在老家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凭借着他在古文献研究方面的天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自学,经三名教授联名推荐,敲开了复旦博士生招生考试的大门。一个有趣的对比出现了,蔡伟对记者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谁读了20年的书都能这样”,这样的一个人,没有经过考试的选拔被录取为博士,是否符合社会常理。复旦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录取方式是否值得提倡呢。敬请收看本期《一虎一席谈》:当录取三轮车夫为博士""访谈人物:蔡伟,辽宁锦州人,2009年3月被复旦大学录取读博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为了录取蔡伟,专门跑教育部)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揭露自主招生弊端)第一场:vcr开场,内容是蔡伟被录取的新闻,以及对他的采访片段主持人介绍嘉宾,嘉宾出场本场嘉宾: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本场话题主要是从复旦大学官方角度以及对蔡伟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价出发,阐述为何破格录取蔡伟读博士。主要角度:第2页共26页1.国家以及复旦大学博士生录取标准2.对蔡伟的专业能力做出鉴定,说明他为什么能够被录取3.录取蔡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压力多大。4.现有的高教录取制度是否合理。第二场:vcr开场,介绍蔡伟经历,简要阐述,蔡伟的求学过程主持人介绍嘉宾,嘉宾出场本场嘉宾:蔡伟本场主要是从蔡伟的角度叙述他的录取过程,在求学期间的经历,以及他与三位保举他教授之间的故事,从蔡伟的角度揭示录取原因。第三场:vcr开场,社会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