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临近年底,特别多事情在这段时期集中发生。与层出不穷的年会、年终奖类似,跳槽也开始成为年底一项频繁发生的活动。感谢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寻找新的工作时机。人们对“好工作”的持续追求,让始于上世纪末的网络招聘至今照旧繁荣兴盛。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传统招聘网站给人的期待越来越小。时过境迁,人们对网络招聘的要求与时俱进,但传统招聘网站不管效劳仍然技术,都鲜有创新。新背景下,网络招聘市场的“旧富”和“新贵”们,都在寻找“抓住用户”的那个答案。在企鹅智酷近日发起了一项调查中,7000多名用户分享了他们所关心的网络求职核心征询题,以及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途径。用户们的反响被整理为四项内容,我们试着以此描绘网络招聘的下一个风口。求职万金油:招聘网站和亲朋好友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招聘网站和通过亲朋介绍,是用户找到现有工作的最有效方式。前者的比例到达31.3%,后者为26.7%。除此之外,有8.9%的用户通过企业校招觅得现有工作。值得留意的是,中介公司和职业技校常用的校园分配等招聘机制,正在招聘市场中不断弱化。它们在此次调查中的比例只有3.3%和3.7%。由调查可见,用户求职正在变得更加垂直和聚焦。招聘网站信息丰富,亲友推荐可信度高。上述两类求职方式由于各自不可代替的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用户求职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获取信息:用户最爱招聘网站电视台受冷落同样由于上述两项缘故,招聘网站和亲朋好友仍然用户目前获得招聘信息的两项最主要来源。它们的比例分别为53.7%和32.3%。与网络相对的是,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在求职中的作用正在萎缩。通过印刷刊物、电视电台获取招聘信息的用户比例之和刚刚超过10%不到招聘网站的五分之一。二者传播范围狭窄、信息丰度有限,这让它们在功能丰富的网络面前相形见拙。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招聘信息的用户同样不多,他们的比例只有4.2%。微博等社交平台的自有属性,限制了它们在招聘市场内的发挥。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社交平台在特定圈子和群体中,仍然有着定向招聘的效果。社交求职:由于专注职业社交平台更受欢迎实际使用中,招聘网站同样是最受用户欢迎的求职方式,高达57.6%的用户表示本人会通过招聘网站发布求职信息。还有人表示会在目的公司的网站上查看招聘信息,然后按照需求直截了当投递简历。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用户同样数量不低,他们的比例到达35.1%,排名第二。过去几年,企业越来越完善的网络规划以及更新及时的招聘信息,让直截了当通过企业网站求职的用户比例日积月累。与其它招聘手段相比,企业通过发布的招聘信息更加集中和精准,同时也更真实。直截了当向目的公司发送求职简历,开始成为一些人求职时的固定选项。社交媒体强烈的自有属性照旧限制了它在实际招聘中的表现,仅2.2%的用户通过社交媒体找工作。相比之下,功能专注的职业社交平台,在实际求职时更受用户欢迎。调查中通过职业社交网络求职的用户占比11.9%,是群众社交平台的5倍多。结语:传统招聘的短板意味着新的创业契机总结所有调查结果,在几种常见的求职方式中,传统招聘网站是人们考虑最多、使用最多的求职工具,同时也是获取招聘信息最常用的手段。这个诞生于上世纪末的求职平台尽管近年来已经不再是互联网浪潮中令人心动的故事主角,但从我们的调查中看,在没有足够可替代的力量出现前,它们仍然是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主流选择。传统招聘网站的广告平台方式,本质上和线下招聘中介没有区别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实现收益。然而通过多年开展,这套方式的弊病正在不断加剧放大就像调查结果呈现的那样,过期的招聘信息、不真实的岗位描绘都在不断降低用户对它的信任。除此之外,传统招聘网站还同意求职者创立多份简历、批量海投。它们试图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却无视了这项措施带来的严峻后果求职简历泛滥,人才与岗位的匹配越来越低。传统招聘网站的短板正在成为创业公司的时机。部分公司通过猎头来打开招聘缺口,有的公司那么定位于垂直领域招聘,凭借快速注册、标签搜索等特色功能来吸援用户。这些针对传统招聘网站设计的效劳效果明显,新公司在短时间获得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