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全旗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514个自然村、19个社区,总人口21.02万人。截至目前,全旗公路总里程达4259公里,全旗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7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2143.4公里,农村公路密度53.4公里/百平方公里。旗域内以“四横三纵”公路干网为主骨架,区域互通、连接城乡的公路网格局已经形成,道路通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全域旅游发展、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一、实施农村公路“精品化”建设,提升通行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我旗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保通求畅、干支衔接、联网成片的思路,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通村公路和街巷硬化工程,分类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一是强化资金筹措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障各项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XX年累计投资1.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8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76公里。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坚持科学施工。项目招投标均通过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同时结合镇村规划、地质条件及车流量情况,合理确定路面宽度,区别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两种路面结构,规避材料紧俏、人工短缺风险,便于农村公路后续的管理和养护;同时,对路面宽度在5米以上的农村公路,道路两侧均划设白色反光线,确保车辆夜间安全出行。三是抓好队伍建设,严格质量监督。制定了《XX县区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健全专业监管体系,建立“政府监督、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的质量监督模式,成立了由沿线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部分村民和监理、质检、项目、实验室组成的五支队伍参与质量监管,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监理人员监管、质检、项目第1页共4页组人员验收把关、实验室检测技术把关等作用,形成了控制有效、覆盖全面的道路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了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二、实施农村公路“专业化”管理,保护路产路权制定了《XX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旗级层面由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负责全旗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嘎查村配备护路人员,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交通、交管等多部门定期开展联动执法行动,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一是突出强化管理措施。一方面,全面完善农村公路标识标牌等附属设施建设,投资480万元,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76公里。另一方面,在南绕城公路跨包茂高速立交桥安装了价值80万元的动态超载预检系统;在苏泊汗旅游专线等重点路段安装了智能限高架4处,通过网络对路面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车流量较大的农村公路,安装简易限高架7处,并通过多方征求意见,设置多处限长、限宽措施,大型车辆绕行农村公路得到有效制止;同时,采取重点公路与农村公路“两条线并行”的办法,不断加大公路巡查力度,围绕南绕城超限站和小大线超限检测点,形成了场站、设备、人员“三结合”的路政管理新合力。二是加强超限超载治理。研究制定了《XX县区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交通、公安、交警、能源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以南绕城超限超载检测站为依托,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定点执法和流动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小大线流动超限检测点全面运行,有效治理重点路段超限超载车辆,初步形成了政府有效协调,部门责任明确,各方通力协作的联合治超工作机制。三是大力整治路域环境。我旗成立了XX县区公路沿线环境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XX县区公路沿线环境治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整治公路沿线乱堆乱放、车辆遗撒等工作,不断加强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农村公路沿线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三、实施农村公路“科学化”养护,确保道路通畅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我旗制定印发了《XX第2页共4页县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制度》,明确旗、镇、村分级养护责任,并由旗地方公路段定期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