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却有继续扩大之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三农”问题更为突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就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我们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明确新要求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千方百计促使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的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加强农村公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教育、医疗卫生和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就是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第1页共6页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新要求,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行动。抓住新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为我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将投资方向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从建设资金、财政支出、银行信贷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这是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抓住用好这一机遇,将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家启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注入新动力。国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意见并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利于我们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把更多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新条件。2005年河南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初步确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初步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粮食生产能力连续6年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2005年突破45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第2页共6页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要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