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地区现金流通发生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文随着近年煤炭的热销,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域企业货款回笼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金结算已取代转账结算成为企业资金回笼的主要方式。大量的现金流入,对原有的现金流通格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为理解和预测现金流通变化趋势,进而有针对性的做好现金治理工作,我们组织对煤炭大县—蒲县的10家煤炭企业进展了专项调查。一、现金流通变化趋势1、企业现金来源外来化,对银行依赖程度降低。由于煤炭市场火爆、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现金买卖成为主要结算方式,企业通过产品销售就能够获得大量现金,从销售方获得大量现金成为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渠道,相应从银行提取的现金量急剧下降。据对10家煤炭企业抽样调查,20xx年—20xx年5月期间,企业现金收入18700万元,通过产品销售从买方获取的现金有14100万元,占比高达75.4%,从银行提取的只有4600万元,占比24.6%,与20xx年前平均90%的水平出现宏大反差。2、大量现金流入,为现金买卖火上浇油,使企业更加趋向用现偏好。由于企业能够轻易获得大量现金,不必再受开户银行管制,现金买卖又能够随心所欲,从而促使企业间经济往来中现金买卖更加盛行。从10家企业来看,现金买卖占其经济往来的比重平均到达80%,较低的也在60%以上。3、企业销售收入的现金大部分本身持有,现金归行率越来越低。企业通过产品销售所得现金按照规定应缴开户银行,但大部分企业明显违犯规定,获得的现金并不全额缴存开户银行,只有在必须转账时才向银行缴存少量现金,致使现金归行率越来越低。据理解,10家煤炭企业中,20xx年、20xx年、20xx年现金归行率分别为34%、29%、21%,呈现明显下降的态势。同时,企业货币资金大量集中在本身的库存现金,而银行存款却极少。20xx年末、20xx年末、20xx年5月底10家企业货币资金总额达667万元、840万元、1060万元,同一时点上在银行存款却仅有290万元、247万元、196万元,占比只有43.4%、29.4%、18.5%。4、企业账户异地化倾向严峻,现金提取异地化开展。在新的《银行账户治理方法》施行后,企业在异地开立账户更加方便,许多企业由于运营人居住外地,纷纷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大量的资金在异地金融机构周转,一旦需要投入企业使用,在外地提现即可。据不完全统计,煤炭企业在邻近的尧都区金融机构开立银行账户的企业达206个,占企业总数的73%。而调查的10家企业均在异地开立了银行账户,20xx年1-5月,在异地提现达1790万元,占同期从银行提现总量的67%。5、金融机构监视弱化,对企业提现疏于操纵。由于煤炭企业这几年资金充足,不仅不向银行贷款,反而能够带来巨额存款,以致成为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为拉笼这些优质客户,放松现金治理成为首选法宝,对其现金需求有求必应,根本不审查现金用处,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10家企业20xx年从金融机构提取现金2800万元,而同期企业合理支现额(工资、差旅费等)只有600万元,其余2200万元属于违规用现,包括支付材料设备采购款、基建支出等,违规比例高达75%。6、企业现金大量涌入储蓄机构,既浪费了金融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造成了信誉回笼的失真。企业为了平安的需要,所得现金大部分以法人或代理人的名义存入储蓄机构频繁地支取以满足现金买卖的需要。企业本人方便了,却对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的危害,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增加人力,进展现金整理,库存现金较多时还得上缴,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客户提现的需要,又得保持高额的库存现金。同时,大量企业运营性资金进入储蓄机构信誉回笼掺杂了水分,使信誉回笼的信息严峻失真。从10家企业来看,各家企业都设有以个人名义开立的储蓄账户,其消费运营资金全部通过储蓄账户周转,如XX企业以会计名义开立的储蓄账户,其日均存款在20万元左右,月均收支额在270万元左右。二、缘故分析煤焦铁热销带来的现金流通变化,有煤炭行业本身开展过热的征询题,也有社会信誉环境不健康的要素,但从金融体系来看,金融体制改革不完善,导致对中小企业效劳出现“断层”也有特别大关系。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全面撤离后,农村信誉社成了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农村信誉社结算渠道狭窄、结算工具单一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