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然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找准有效载体,从农民群众最盼的增加收入、最难的生活困难、最烦的干部作风粗暴为载体,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农民群众最盼的事做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具体到农村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就增加农民收入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当前,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苦得是没有技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增加收入上下功夫。一要更新观念。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中帮助农民群众要彻底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无私奉献的观念。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围绕当地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更新观念,找准路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为农民群众的发家致富出谋划策。二要做好示范。农民群众既想尽快致富,又怕担风险,怕麻烦,怕赔本。特别是对新鲜的东西,观念猛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他们最讲究实际,“不见兔子不撒鹰”。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要有为了群众致富勇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实践,带头搞好试验示范,为群众树立样板,通过“党员带头致富工程”、党员联户活动,增养党员示范户、创建党员示范区等“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的有效形式,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实事,从根本上让群众信服。三要搞好服务。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就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第1页共4页组织优势,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起来、办好了,为农民群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及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以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消除农民群众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顾之忧,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从农民群众最难的事帮起。“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而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既是我们党的宗旨体现,又是“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具体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在逐步走向富裕。但是(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也要看到,在农村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生产生活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他们或是缺衣少粮,或是无人养老,或是无钱治病等等,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天灾人祸,有的是因为致富无方,有的是因为年老体弱等等,他们更需要、更渴望得到照顾和帮助,这些人的困难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要深入体察民情。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既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也是体恤群众困难的第一人,要经常到困难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看看袋子里的米,锅里的菜,注意了解困难群众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切实体察群众的实际困难,把困难群众时刻放在心上,把组织的关心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上。二要寻找解困良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眼前遇到的实际困难,更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寻找解困的办法。通过党员干部帮扶、实用科技引导等方式方法,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宜的生产项目,提高他们第2页共4页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掌握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一技之长。三要适当政策倾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