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三月樱花殇高一作文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垂杨柳岸。——题记行至甬道尽头,一转身,熟悉的樱花映入我的视线。那斑驳的树干和落英绚丽的樱花这视觉的冲击不正是饱受了时间的洗礼后留下的奇观吗听说杭高的这两株樱花是1909年鲁迅先生任教两师是亲手栽种的。现在,她已经经历了九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却仍然傲然挺立,伴随着鲁迅先生铮铮铁骨般的文字一起到现在。清苏曼殊在《樱花落》中曾写下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的诗句。樱花花期特别短,常被誉为樱花七日,即从怒放到凋谢只有仅仅七天。所谓殇字,确实是指还没有到成年就死去了,樱花的开放也是如此。这种短暂的美驱使着人们去一睹她的芳容,由于错过了此刻,就再也不能回来了。写到这里,笔尖仿佛涌出了淡淡的哀伤,是啊,错过的又如何能回来呢就好似时间,逝者如斯夫,一生也就如白驹过隙的一瞬,可以像樱花一样绽放,即便短暂,也没有遗憾了。绽放的樱花带给我们的是惊艳,是一种玉树琼花,彩云堆雪的魅力。而凋谢的樱花更给人一种向死而生的颓丧的美。不,不应该是颓丧,而是激情。樱花那苍老的树干中蕴涵了火一样激情,等到来年,她要把这些激情一同喷薄出来。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这种魅力,这种厚积薄发的精神又是谁可以取代的了的呢冰心先生曾在《樱花赞》一文中这么描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似云海似的,在野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是什么使得从古到今许许多多的诗人以及文豪们对樱花一往情深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美,更由于她的傲骨,一种宁愿早点死去,也要把最漂亮的奉献给大家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古往今来的诗人以及文豪们又有何差异呢婀娜拔香拂酒壶,唯有春风单独扶。走过三月樱花殇,体会历史。走过三月樱花殇,感受今后。走过三月樱花殇,诠释感伤。走过三月樱花殇,领悟生命。走过三月,行至甬道尽头,再一转身,樱花,已落了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