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2.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3.观察下列的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A.分封制、桀B.宗法制、纣C.推选制、启D.禅让制、启4.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A.改革盛行B.战争不断C.王室衰微D.国家统一6.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处应填写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7.“高高在上自称朕,地方推行郡县制,车同轨来书同文,焚书坑儒搞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这位统治者是()A.周文王B.周武王C.秦始皇D.汉高祖8.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社会十分贫困B.秦朝灭亡教训C.大臣陆贾的建议D.刘邦远见卓识9.如图是五铢钱,最早的发行者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10.“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势力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大兴文字狱11.下列关于黄巾起义不正确的是()第2页,共18页A.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B.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东汉统治的腐朽C.起义推翻了腐朽的东汉政权D.起义利用了宗教发动1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西周实行分封制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行省制度的建立13.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郦道元14.如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A.《史记》B.《水经注》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15.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有三顾茅庐的、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A.诸葛亮刘备关羽B.刘备曹操孙权C.刘备诸葛亮曹操D.诸葛亮关羽曹操16.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当时的台湾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台湾在三国时期被称为()A.瀛洲B.琉球C.夷洲D.扶桑17.下列关于“八王之乱”表述错误的是()A.八王混战主要发生在洛阳一带B.八王混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央权力C.历时16年导致了西晋的灭亡D.形成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18.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A.向南B.向西C.向东D.向北19.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0.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而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战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使北方趋于平静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21.“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A.改穿汉服B.改用汉姓C.学说汉话D.学习汉礼2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第3页,共18页23.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