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纯吡啶和合成产生的低碳烷基取代物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主要用做下述三类衍生物的生产原料:百草枯、杀草快和敌草快等除草剂、烟酸、烟酰胺、农药中间体三氯代吡啶。纯吡啶是重要的溶剂,可用于制造维生素、中枢神经兴奋剂、抗菌素以及一些高效农药和还原染料,其主要应用有:1)医药:为氟哌酸,维生素A、D2、D3,头孢4号、心脑血管用药、抗动脉硬化剂等40余种常用药的合成原料。2)农药:用作高效除草剂百草枯、杀草快、敌草快、吡氟禾草灵,高效杀虫剂氯氟脲(定虫隆,兼有杀虫和不育功能,对人体无害)的合成原料。3)染料:合成可溶性还原紫14R等10个品种及活性翠蓝KN-G、阳离子艳黄10GFF等。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用来生产合成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的关键中间体2-氯-5-三氟甲基吡啶。稳杀得是用来防治稗科杂草的选择性芽后除草剂,适用于大豆、棉花、油菜等大田作物。美国、日本等国已将它提升为除草剂的骨干品种;3-甲基吡啶还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在医药行业中,3-甲基吡啶用于合成烟酸、烟酰胺、兰索拉唑、维生素B、尼可拉明和强心药等。兰索拉唑主要用于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治疗,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具有更好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和更强的稳定性。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耕地面积近15亿亩,播种面积为亿亩次,根据我国农业发展和农药行业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农药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药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中高毒农药问题十分突出,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许多国家已逐步停止使用高毒农药。我国于2007年在国内全面停止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取而代之发展一些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虫剂,以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将“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专用中间体的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吡啶类化合物作为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主要中间体,将得到广泛应用。吡啶及其衍生物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饲料添加剂、橡胶助剂等领域。近几年全世界发展低毒农药迅速,吡啶及其衍生物在高效低毒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方面应用量迅速扩大,在医药和饲料业也有大量需求。多年来我国对吡啶系列产品多依赖进口,进出口贸易比较活跃。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进口量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除草剂(百草枯、敌草快、毒莠定和绿草定)和杀虫剂(吡虫啉、啶虫眯和吡嗪酮)生产企业产能增长较快;农药产品出口量连年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和日化中间体的科研开发有较大进展;饲料添加剂(烟酸胺)生产企业产能增长和出口量持续增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吡啶产品及其衍生物产品的应用市场将不断扩大。我国已有一些企业生产系列化吡啶衍生物产品,但数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农药、医药、饲料等行业的发展需求,而且吡啶衍生物产品附加值高、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1999年全世界吡啶及其碱类的总产量约为9万吨,2001年超过10万吨。根据美国SRI报道,2003年世界吡啶类化合物的的总生产能力为万吨,其中美国占%;西欧占22%;日本占%;我国占%。2007年全球吡啶及其衍生物总产量约为万吨,总生产能力万吨。2009年世界吡啶类化合物的产能约20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4万吨左右。目前,世界上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企业约10家,分布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凡特鲁斯特种化学品公司(VertellusSpecialties)和吉友联有机合成化学有限公司(Ju-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