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核医学概论1、放射性相关基本概念元素: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属于同一种元素。核素:(nuclide)凡原子核具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以及一定能量状态的原子,即称为核素。即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所处的能级状态也相同。同位素(isotope)凡同一种元素的核素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同质异能素(isomer)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又称为不稳定核素,是指原子核能自发地产生成分或能级的变化,变成另一种核素,变化时伴有射线的发射。稳定核素:是指原子核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时,不发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变化。放射性衰变(radiationdecay)不稳定原子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改变,并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特征X射线(characteristicXray)内层电子被俘入核内,外层轨道电子补入,两电子轨道之间的能量差转换成子核的特征X射线释放。或传给一个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种电子被称为俄歇电子(augerelectrons)内转换电子(internalconversionelectron)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把能量转给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之发射出,称为内转换电子。半衰期:指某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1/2表示。有效半衰期:指放射性核素由于生物代谢和放射性衰变的共同作用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用Te表示。2、射线的种类、性质及其衰变方式核衰变方式:α衰变、β-衰变、β+衰变、EC(电子俘获)和γ跃迁。射线:αβ-β+γ1)α衰变是放出α粒子的放射性衰变。α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实际是氦核42He。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238U→234Th+4He+Qα粒子的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能量单一,对局部的电离作用强。2)β-衰变中子过剩的原子核。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释出一个负电子(来自核的负电子称β-粒子)及一个反中微子。中子数减少1,原子序数增加1,原子质量数不变。32P→32S+β-+Ue+Qβ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穿透能力较弱、电离能力较强。3)β+衰变中子数相对不足。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释出一个正电子(β+粒子)和一个中微子(υ)。子核原子序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正电子的射程仅1-2mm即发生湮灭辐射13N→13C+β++υ+Q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EC(电子俘获)中子相对不足(Z较大时)。原子核从核外较内层的电子轨道俘获一个电子,使之与一个质子结合转化为中子。中子数增加1,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5)γ跃迁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γ光子释放过剩的能量的过程。通常是在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其他衰变发生之后形成。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穿透力强,射程长,电离能力弱。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αβ-β+电离(ionizations)指带电粒子使物质的中性原子失去轨道电子而形成离子的过程。电离作用的强弱是以带电粒子在每厘米路径上产生的离子对数量来度量。激发(excitations)指带电粒子使受作用原子轨道电子从内层轨道跃迁到外层轨道的过程,而该电子从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时,能量以光子或热能形式释出。→散射(scattering)→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湮灭辐射2)中性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γ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effect)γ光子经过物质时,把全部能量交给轨道电子而释出形成光电子的过程。康普顿效应(comptonscattering)γ光子经过物质时,与一个核外电子发生碰撞,γ光子将部分能量传给该电子,使之以θ角度释出,而本身的运动方向也发生θ角度偏转的过程。→电子对生成(pairproduction)3)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弹性碰撞→中子俘获第二章、放射性样品测量与辐射剂量单位1、固体荧光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伽马射线和X射线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由闪烁体、光收集系统、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外周屏蔽组成。它具有较好的探测效率,适用范围光,既可探测射线强度,又可测定射线的能量。闪烁体:是指能够吸收射线的能量而激发,并且在退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