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标准解读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设计思路与上条“标准”相同。由于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更为有效地防灾、减灾,所以,“标准”除要求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所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有利于人类采取合理的活动,其本身就是防灾的重要措施。此外,对于自然灾害及其危害,需要加以科学的认识: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只是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只因为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才称为灾害。进一步,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小。因此,在经济、技术力量有限的条件下,一般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防灾、减灾更为重视。(2)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危害;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3)教学目标能够正确表述自然灾害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能够简要说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能够简要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4)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书指导法、组织讨论法。二、知识结构一、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和。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和林业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有性、性、性、性、性、性。二、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不仅造成和,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用心爱心专心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和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三、中国的洪涝灾害(一)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或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因素的影响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的影响,水资源分布极为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季节分配不均,因暴雨容易酿成洪涝灾害。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地区分布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春夏之交(4、5月)夏季风开始盛行,冷暖空气交绥,锋面雨带控制,暴雨时常发生6、7月份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8、9月份东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自然地理要素中,某些要素的变化并由此引发的自然事件可能对人类有害。这节课我们就以洪涝灾害为例,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板书)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洪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有:潜在性、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群发性、多因性。用心爱心专心二、自然灾害的危害(板书)【举例说明】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8/阅读材料——中国的自然灾害,归纳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地震灾害虽没有旱涝灾害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