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平淡,教学中单纯讲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并整合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为话题,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入手,设计了一堂“心系奥运”的综合活动课。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教学重点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实际操作运用,让学生在实际中思考探索时间的运用,增强直观的教学性,帮助学生容易的建立时间设置的方法概念。教法任务驱动法。学法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教学准备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教学过程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任务一师引导生探究师检查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任务二师引导生探究师检查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任务三师引导生探究师检查打开计算器练习计算器的使用任务四师引导生探究师检查完成?是创设情境,引出任务。课始播放申奥专题片。激情导入: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段难忘的时光,全中国都在为申奥而努力。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在莫斯科,萨马兰奇一声雄浑的宣告声“Beijing”,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全中国立刻成了欢腾的海洋,全球华人都沉浸在巨大的狂喜中,这一天因此成为中国人记忆中美好的一天。有谁还记得这一天是星期几吗?(有同学会说是星期几,也有同学会说不知道。)到底是星期几老师也不知道,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会说可以上网查找、查看日历等。)任务驱动,尝试练习。任务一:打开日历和时钟窗口,查看2001年7月13日是星期几。你们身边有日历吗?(学生回答。)其实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身边都有日历,在哪里呢?在电脑里。如何打开?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教师机上作示范操作,介绍打开日期/时间窗口的几种方法。然后让全体学生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日期/时间窗口,并查看申奥成功那一天是星期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学生调整年份为2001年,月份为7月,日期为13日,结果是星期五。)学生练习:1.查看2004年的2月份有几天。2.查看2004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3.查看2004年的母亲节是几号(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任务二:将电脑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22∶08∶00点。2001年7月13日22点08分,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我们再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学生尝试将电脑的日期设置为2001年7月13日,时间设置为22∶08∶00。(有些学生会,也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有学生想到用“帮助”,有学生会找同学请教)。考考你趣味练习师检查自我反思,小结,布置作业。教师肯定学生尝试中的成绩和好的学习方法。时间设置完后,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就按照新修改的日期和时间运行了,你们去瞧瞧,是这样吗?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是北京时间22∶08∶00,大家猜猜:为什么会是在晚上?学生自由发言。大家知道吗?申奥会议是在莫斯科召开的。(引出时区的概念)莫斯科时间和北京时间的时差是4小时,当时的莫斯科时间应是18∶08∶00。对时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上网查资料或寻找有关书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