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型课时2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运用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的分类√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3•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4•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5•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2•通过对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意识。3•通过对一些内外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4•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思想。重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形成;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运用流水、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点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背斜向斜模型,断层模型教步骤与内容师生行为时间用心爱心专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I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在江华阳华岩周围,我曾拾到一块海洋生物化石,(老师展示化石)。从这些化石中,你有什么启示?师:从这些化石中,你有什么启示?生:讨论。目的:从家乡生活实例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过渡: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呢?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思考:造成地壳及其形态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师:播放PPT。生:1、阅读课文P36。2、提高班完成导与练P25;基础班完成基础训练P32。3、讨论思考题。4、与同学交流后填写表格。目的: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激发探究自然的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有关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奥秘,对地壳运动的机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1、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这上,处于不师:1、播放PPT。2、指导学生讨论。3、帮助学生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要点。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地理组wutanglin编写联系方式:wutanglin624@163.com6断运动中。(3)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应用课堂练习:1、印尼境内有129座活火山,被称为“火山国”。2、据中国地震台网:09月30日18时16分在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南纬0.8度,东经99.8度)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60公里。生:1、自学课文P36-38。2、合作探究。·岩石圈被分为哪六大板块?这些板块之间有哪些相对运动形式?·板块的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板块边界附近多火山和地震?·你能归纳板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