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本节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且今天的学生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因此由于台湾可以说是我国现在的一个热点,大部分学生关于台湾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例如能说出台湾的一些物产资源,知道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但是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特别是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同时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不善于利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心智技能及其形成规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从台湾图片导入新课,精心设计问题链,把学生引入问题中,用问题与学生对话,层层递进,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新知,有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78-84页,主要包括: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了岛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特征。四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本章的主题。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2.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运用图示和相关材料分析归纳台湾的经济特点4.依据图示了解台湾省的主要城市和职能5.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绘制台湾省简图,标出主要地理事物名称并归纳其分布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3.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搜集地理信息、讨论原因、联系实际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学习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认识到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对台湾省经济特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观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特征。难点:台湾省人口城市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资料、地图册、空白纸、彩笔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日月潭、101大厦、阿里山景观图,让同学们说出这些景观图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个省区?(台湾省)由此导入台湾省的地理教学。板书: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找一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2.位置:课件展示“台湾省位置与范围图”,指导学生找出台湾省周边的福建省、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南海以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学生总结地理位置特点。(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范围:课件展示“台湾省位置与范围图”,学生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兰屿、绿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等岛屿。并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台北市与福州市之间的直线距离。4.引导学生依据图示归纳台湾省范围。5.教师课件展示台湾海峡的图示,讲解台湾海峡的相关地理特征及其位置的重要性。6.总结:台湾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北邻东海,东临太平洋,南邻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和绿岛等组成。7.经纬度位置8.板书:(一)位置范围9.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一),教师核对答案。(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特征课件展示沿北回归线的台湾岛地势剖面图,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2)说出台湾岛的地形分布格局。课件展示“台湾省地形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平原与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什么部位?(2)台湾山脉的走向,台湾山脉的最高山峰。(3)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地势特点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