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自然灾害[课程内容]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思维导图]考点一洪涝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2)分类2.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②河湖因素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知识拓展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3.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1(2)非工程措施4.避灾措施(1)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2)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3)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4)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考向一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22.(2015·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解析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考向二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3.(2016·全国文综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3指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解析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