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1新《规程》指导下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20XX年3月1日教育部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颁布,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再次将幼儿教师的教研活动列入其中,以此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着重探讨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能够使广大一线幼儿教师在高效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提高保教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关键词]新《规程》;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經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教师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20XX年3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同时废止1996年3月9日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的《规程》。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规程》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保教能力。一、园本教研的含义园本教研即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最新资料欢迎阅读2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工具。幼儿教师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进行讨论,通过此过程解决问题并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二、园本教研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幼儿教师缺乏园本教研的意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开展保教工作过程中首先应当具有研究意识。但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对开展园本教研的本质含义认识不清,认为开展与否“无所谓、区别不大、无关紧要”,甚至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也持有此想法,导致部分民办园从来没有开展过园本教研活动,幼儿教师根本不知园本教研为何物,怎样开展,如此可见,大家对园本教研活动的抗拒及模糊心理,如何能够开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何处提升。(二)幼儿教师缺乏园本教研的知识与能力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缺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必备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反思能力。多数幼儿教师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或大专毕业的学生,本科学历的教师较少,因此在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无疑阻碍了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这些教师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所学知识不能应付实际的工作强度,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另外,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在开展园本教最新资料欢迎阅读3研活动时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与懒惰情绪,认为教研活动就是领导主任的任务,与普通教师关系不大,因此只需出人参加出耳听即可,至于其他,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上现象无疑制约了园本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三)园本教研内容只针对教学、且缺乏针对性在调查中发现,园本教研活动主要研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而对保育和一日生活环节研究的较少,只有少数公立幼儿园能够针对教师在保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教研形式依然遵循传统的“听评研”模式。教学活动固然重要,但在教研活动时也不能将比重全放在上面,幼儿园是一个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场所,而在幼儿阶段,保育活动对幼儿身体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日生活等其他环节的研究上。另一方面,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活动过程多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形式主义严重,反思研究较少,且缺乏针对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园本教研就会成为教师“耗时间、走过场、无实效”的活动。(四)园本教研中教师等级分化明显园本教研本应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但在调查中发现,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却呈现了明显了等级分化现象,在活动中,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相比普通教师有更多主持教研及发表言论的机会。而普通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却“人微言轻”,没有话语权,在幼教教研过程中,只是配角或者旁观者的角色,认为只要出人参加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