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练3自然地理规律与原理(2019·湖南常德一中检测)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堆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多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A.流速增大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D.河道多分汊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三角洲沉积的5个界线,越向下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上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因此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下端粗、上端细,故答案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湖泊为我国的内陆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最高,融化量最大,水量最大,因此三角洲沉积的面积最大,故答案选B。第3题,当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说明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量增加,在河流的入湖口,河道分汊较多,故答案选D。4.(2016·海南地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答案D解析物理风化作用俗称“风吹日晒”。北半球中高纬大部分地区处于西风带,西风时间长、强度大,山脉西坡更容易受到风化作用;北半球山脉南坡为向阳坡,岩石受强烈阳光照射,易脱裂,更容易受到风化作用。D正确。(2018·江西南昌模拟)鄂毕河主要流经俄罗斯,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额尔齐斯河流经我国新疆,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山体表面形态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令人望而生叹。下图为“额尔齐斯河上游段略图”和“额尔齐斯河沿岸钟状山峰景观图”。读图,回答5~7题。5.图示范围内河流特点表现为()A.丰水期在夏季B.水流速度缓慢C.沿岸森林罕见D.只参与内陆循环6.形成图中“钟状山峰”的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冷凝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7.图中分布最广的河流地貌是()A.河漫滩B.三角洲C.槽型谷D.V型谷答案5.A6.B7.D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图示河流为额尔齐斯河,属于鄂毕河的支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河流丰水期在夏季。第6题,由材料可知,沿岸风光秀美,多形如钟状的山峰(花岗岩风化景观),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B。第7题,读图可知,图示河流位于上游地区,海拔高,流水侵蚀强,以V型谷为主,河漫滩主要在中游地区,三角洲主要在河口地区,槽型谷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故选D。(2019·宁夏银川一中模拟)成都附近有十几座雪山,但这些雪山在往年难得一见。2017年6月5日,成都人却看到了一座座晶莹剔透的雪山。下图示意成都天府广场可见雪山的位置。据此回答8~10题。8.成都人可遥望贡嘎雪山,主要原因是成都()A.距离该雪山近B.地形平坦C.海拔较高D.与该雪山的相对高度大9.成都人对附近雪山难得一见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天气B.地形C.距离D.气候10.唐代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关于雪山的诗句,而今成都人看到雪山的机会要比杜甫生活的时代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成都()A.云雨增多B.降雪减少C.雾霾增多D.高大建筑物增多答案8.D9.A10.C解析第8题,贡嘎山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达7556米,与四川盆地底部海拔较低的成都相对高差大,站在盆地底部看到远处高大雪山的可能性较大,D正确。第9题,成都云雾天气多,大气能见度低,再加上近年雾霾天气增多,所以不容易看到雪山,A正确;成都海拔低,与附近雪山相对高度大,有利于对附近雪山的观察,B错误;古人常能看到雪山,说明成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