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自然灾害与我们知识与技能: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意义,掌握一些基本自救与互救的常识与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材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事例和方法。2.2.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进行归纳分析形象观点并阐述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例子锻炼学生应对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反应。2.通过应对灾害时互相帮助的意识,树立战胜灾害时的坚定信念。3.强化生存本领,提高生存能力。重点:1.掌握一些基本自救与互救的常识与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难点:1.对材料进行收集,进行归纳分析2.基本自救与互救的常识与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学法:归纳分析总结教学过程:前面我们介绍了我国灾害的时空分布,每个地区灾害的结构都不一样,那么当我们遇到灾害时应该怎么做呢?同学讨论分析上面问题:(参展点: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导:师:我国常见的灾害是什么?用心爱心专心生:地震和洪涝师:对,下面我们讨论一下面对这两种灾害时应该怎么做.一.地震:学生考虑我国地震的成因与分布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物;(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等,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血型,紧急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2.震中——避震(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的。(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4)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用心爱心专心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二.洪水学生考虑我国洪水的时空分布与原因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2.洪水应急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用心爱心专心3.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如:①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②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4.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5.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6.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