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标准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气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最大程度的促进RFID技术及相关系统的应用。但是,如果标准采用过早,有可能会制约技术的发展进步;如果采用太晚的话,则可能会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开销。事实上,RFID的相关标准涉及到其许多具体的应用,例如:不停车收费系统,宠物标识,货物集装箱标识以及智能卡应用等。而RFID主要用于物流管理等行业,需要标签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目前,许多与RFID有关的ISO标准正在研制当中,主要包括可回收货运集装箱,可回收运输单品,运输单元,产品包装,产品标识以及电子货柜封条等。从GS1(电子商务、物品标识、数据同步交换方面的全球标准化组织)、EPCGlobal及ISO到国家与地方的众多组织(如日本UID等)以及USIEEE和AIMGlobal等都已参与到RFID相关标准的研制当中。由于WiFi,WiMax,蓝牙,ZigBee,专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以及其他短程无线通信协议正用于RFID系统或融入到RFID设备当中,这使得RFID等的实际应用变得更为复杂。此外,RFID当中“接口间的接口”近距无线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的采用有其根源所在:因其用到了RFID设备通常采用的最佳频率。引用业界某专家的分析来说,RFID与标准的关系可以从处理一下几个问题来说:(1)技术—如接口和转送技术。比如,中间件技术—RFID中间件扮演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即能连到RFID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数据。RFID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再转送(Store-and-Forward)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2)一致性。主要指其能够支持多种编码格式,比如支持EPC,DOD等规定的编码格式,也包括EPCglobal所所规定的标签数据格式标准。(3)性能—尤其是指数据结构和内容,即数据编码格式及其内存分配。(4)电池辅助及传感器的融合。目前,RFID同传感逐步相融合,物品定位采用RFID三角定位法以及更多复杂的技术,还有一些RFID技术中用传感代替芯片。比如,能够实现温度和应变传感的声表面波(SAW)标签用于RFID技术中。然而,几乎所有的传感器系统,包括有源RFID等都需要从电池获取能量。标准总览(一)ISO/IEC相关RFID标准ISO/IEC已出台的RFID标准主要关注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涉及到的数据结构以及其实施问题。具体可以分为技术标准、数据内容标准、一致性标准及应用标准四个方面。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图:ISO/IEC已制定的RFID相关标准(点击放大)其中,ISO18000系列含括了有源和无源RFID技术标准,主要是基于物品管理的RFID空中接口参数。ISO17363至17364是一系列物流容器识别的规范,它们还未被认定为标准。该系列内的每种规范都用于不同的包装等级,比如货盘、货箱、纸盒与个别物品。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两个RFID标准为用于非接触智能卡两个ISO标准:ISO14443,ISO15693。ISO14443和ISO15693标准在1995年开始操作,其完成则是在2000年之后,二者皆以13.56MHz交变信号为载波频率。ISO15693读写距离较远,而ISO14443读写距离稍近,但应用较广泛。目前的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SO14443TYPEB协议。ISO14443定义了TYPEA、TYPEB两种类型协议,通信速率为106kbit/s,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载波的调制深度及位的编码方式。TYPEA采用开关键控(On-Offkeying)的曼切斯特编码,TYPEB采用NRZ-L的BPSK编码。TYPEB与TYPEA相比,具有传输能量不中断、速率更高、抗干扰能力列强的优点。RFID的核心是防冲撞技术,这也是和接触式IC卡的主要区别。ISO14443-3规定了TYPEA和TYPEB的防冲撞机制。二者防冲撞机制的原理不同,前者是基于位冲撞检测协议,而TYPEB通信系列命令序列完成防冲撞。ISO15693采用轮寻机制、分时查询的方式完成防冲撞机制。防冲撞机制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