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18·广西玉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此题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有古文化文学常识,还有对本词内容的理解,甚至还有古诗词比较阅读,所以在分析选项时,要仔细谨慎。B项中作者最终不愿“归去”的原因不是因为“天上宫阙”的寒冷,而是因为作者对人间欢乐的留恋。16.(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6分)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格律、主旨的理解。D项中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表达了时令的迅速交替,时光逝去的匆匆不可待,题干中“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的表述欠准确。(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3分)【答案】(2)“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赏析的能力。“风正一帆悬”这个句子的赏析点首先是炼字,其中“正”字写出了风的和顺,“悬”字写出了船帆端直高挂的样子。其次,结合句字的意思,这句话借帆“悬”表现了江面开阔、和风吹拂的特点,“以小景传大景之神”。17.(2018·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18.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问与迷惘。示例三: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诗句赏析可从句式特点、情感倾向、修辞手法和炼字等角度入手。本句从句式上属于短句,短句铿锵有力情感充沛;“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