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中政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2013-6汪有武)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本框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教育,在单元中起到统领的作用,是开启后面知识的引子,对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框知识地位极其重要。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依据:《新课标》的设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改革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和平观念,自觉反对霸权主义。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念,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感。3、说教学的重、难点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确定重点的依据:和平和发展问题,是当代国际关系中诸多矛盾的两个聚焦点,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只有把握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等问题。确定难点的依据:由于新教材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弱化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对于教材结构的把握不足使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且初三学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虽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这种认识仍是零碎,片面,感性的。因此如何将这种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就是本课所要突破的难点所在。二、学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现象已经有所认识,也了解了一些的基本知识,但学生对国际关系知之较少,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相应的积累,因此理解起来较为吃力,需要通过教学得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更深层地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世界和平和发展现状,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当今时代主题从而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国际社会,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他们知识贮备量的限制,力求避免过多的理论分析,尽量以历史和现实的材料,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取观看新闻图片的情境法、交流讨论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三、说教法1.问题教学法,利用学校问题教学法,做到“三议一测”,注重教学内容和过程都体现“五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境、图文并茂的优点,给学生于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多媒体展示邓小平图像和他的理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里首先设计这句话是因为这个理论是有邓小平提出来的,同时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个总体的把握,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两则事实材料,这两则材料都是新近的国际时事,这样就可以贴合我们政治教学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这里,就这两则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试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