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观后感刘国权播出反响《金粉世家》被作为2003年央视8点档大戏在黄金时段播出,播出以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收视率较高,不过人们对它的反映不一。据网上讨论情况和收视结果来看,赞赏者认为,该片场面豪华,画面精美,视听手段运用讲究;批评者认为人物塑造得不成功,剧情拖沓,对原著精神体现不足,形式大于内容。主题分析枝金粉世家》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平。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该剧通过展示国务总理金铨家族的兴旺与衰败,折射出豪门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从侧面反映北洋政府内部勾心斗角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年轻人在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表现门第和金钱、利害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命运的左右,从而揭示出动荡年代中人性的扭曲,表现出爱情难以战胜世俗的悲剧。(一)改编得失该剧在改编上作了新的尝试,采用琼瑶小说的形式,用日、韩偶像剧的新模式来包装现代鸳鸯蝴蝶派的爱情故事,使该剧不同于以往名著的改编。该剧不仅情节跟原作相比改动较大,观众的异议也比较多。1.主题的改变。张恨水在原作中传达的是对社会众生悲悯的关怀,表现的是青春的情感难以抵御社会的鸿沟,青春的浪漫无法与权力的角逐相抗衡。而电视剧仅是从青春偶像剧的角度把原作改变成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一个始乱终弃的少爷情史,这等于抽走了原作的精神,仅留下了躯壳。原作以金、冷的爱情悲剧暗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未来走向。但是在剧中,风云际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被虚化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搁置了。国务总理金铨和总长白雄起的官场斗争寄附于金燕西和白秀珠小孩子般赌气的爱情游戏中。曹雪芹曾告诉我们豪门“呼啦啦似大厦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鲁迅也以《伤逝》第1页共4页告诉我们光有爱是不够的,可是我们今天的编导仍然把眼光放在剧鉴赏电视剧鉴赏小儿女情感的痴缠上,因而直接影响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2.文化特色的淡化。原作极力渲染的京味儿被电视剧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张恨水注重的北京的世道风物、生活起居和北京地区的风景古迹及充满京味儿的语言在电视剧中都没有得到表现。编剧刻意把它往青春偶像剧的路数上靠,从而淡化了时代和社会背景,同时也降低了它的文化晶位。3.人物的改变。(1)小怜在原作中自觉地追求爱情,与柳春江私奔结合,电视剧中变成柳春江殉情而死,小怜出家为尼。这不但没有表现出五四之后青年精神上的变化,反而重复了古典悲剧的模式,缺乏创新也缺少时代气氛。(2)白秀珠在原作中是个心胸狭窄的人物,与其说她深爱金燕西毋宁说她是争一时之气,她的诸多手段直接导致金、冷二人的分手。在剧中她变成了金燕西情感摇摆的牺牲品,她原有的个性被淡化,从而使观众很难理解金、冷二人情感变化的原因,也使情节发展少了许多戏剧冲突。(3)将金铨的死归咎于白雄起的逼宫,没让人觉得官场黑暗,只让人觉得金铨气量狭窄。4.表演方面的失落。剧中演员的表演注重外形而轻内心。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扮演者陈坤、董洁忽略了对原作人物形神的解读,比如冷清秋出身寒微,却很有才情,性格中有青春少女虚荣的一面,但也有执著、刚强的一面,有着“黛五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的她对燕西从拒绝到接受,从厌恶到爱恋直至心灰意冷,有着强烈和层次分明的变化发展过程。但是在剧中这些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电视剧仅表现了冷清秋小家碧玉的形象,而没有表现她内心刚强、有主见的知识女性的特点,观众对于她情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感同身受的认同。同样的毛病在扮演金燕西的陈坤身上也存在。原作中,他身上虽有世家子弟的骄横,但心地善良,徘徊在冷清秋和白秀珠之间,永远像一个没断奶的孩子,当家庭的灾难突然降临,他像哈姆雷特一样彷徨失措,想以牺牲自己和冷清秋的爱情去换取家族的振兴,却失去了一切,等他幡然悔悟,冷清秋已黯然而第2页共4页去,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金燕两内心的软弱、斗争在原作中被描写得细致人微。可是电视剧中陈坤的演绎流于表面,演员仅仅注意摆秀、扮酷,没有挖掘人物内心。为了突出青春偶像风格,编导用男女情爱置换了原作的宏大主题——家族的兴衰成败,对爱情线过分倚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