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2篇)最近,偶有闲暇,我便静静地翻阅教育名著《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陶行知名篇精选》汇集的都是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文章都令看过的人有意外的收获,我不禁深深地敬佩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的生活教育、教学相长、创新教育等理论,这些理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正是现在我们新课改中所提倡并遵循的一些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在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将陶先生的教育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更多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多了。我努力注意把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常常品尝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也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我经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了学习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我不知现在是不是成为了陶公所说的第三种先生好的先生,教学生学的先生,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生活即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第1页共4页好教师的殷切期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陶先生希望我们每一天身体健康上有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陶行知先生不愧是一位一流的教育家,他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教育观点,即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由此他教育理论的深度和他的远见卓识可见一斑,他确实是我们教育界的掌门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学说,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是不谋而合的,但他阐述得更为详尽,指导性更强。陶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些言论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情怀。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悟,第一点就是。多向生活学习。1930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晓庄师范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进行的演讲中提到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段话说得真好,学生之所以来学校接受教育,就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拥有一个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我想要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我所学的一切皆是在为我的做做准备。这样的学习才能更加激发斗志,更加事半功倍。我们现在的学生每天都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头脑中充斥着许多知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识都逐渐淡忘,再也想不起来。记得我中学时学过一个卖油翁的故事,那个老翁倒油的技艺非常高超,从铜钱的小眼中就能够将油精准地倒入葫芦中。旁人对他的本领大为夸赞,他谦虚地说无他,惟手熟尔。如果学生都像这个卖油翁一样,把每天学的那些知识像老翁一样学以致用,那么我相信不论过多久都不会忘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的道理。其实生活中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远远要比书本中的知识多得多。这些知识既丰富又有趣,如果谁能够学透生活这本大书,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第2页共4页生活的有心人,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向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的生活学习,这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