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西药类商品进口市场贸易现状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西药类商品进口市场贸易现状导读: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西药类商品进口市场贸易现状。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进口的西药类商品依然主要来自欧洲,64.92%的进口额占比仍在不断加大,显示了其在我国西药进口中的优势地位愈发牢固,20.83%的进口额同比增幅,则显示出欧洲药企加大在华开拓力度。2014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数量同比增加13.26%,同时进口均价同比上涨5.14%,形势也是量价齐升。进口西药商品数量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存在着庞大的高端医药消费市场。观研天下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进口的西药类商品依然主要来自欧洲,64.92%的进口额占比仍在不断加大,显示了其在我国西药进口中的优势地位愈发牢固,20.83%的进口额同比增幅,则显示出欧洲药企加大在华开拓力度。亚洲和北美洲位居其后,我国从两地区进口的西药类商品金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42%和12.67%,虽是靓丽的两位数增幅,但仍拖了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口额增长率的后腿。欧洲国家在我国进口来源国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前10强中占据了8席,前20强中占据12席。其中德国对我国西药出口额以31.68亿美元勇拔头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同比增长率达到24.48%,西成药是我国从德国进口额占比最大和同比增幅最大的西药品类,其占比和同比数值分别为54%和29%。瑞士、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对我国西药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也均超过20%。仅美国和日本两国以非欧洲国家挤入前10强榜单,分列第2位和第6位,但我国从两国进口西药金额同比增长率仅为12%和15%,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欧洲药品的青睐及欧洲药企开拓市场的力度加大。2014年前3季度,我国从事西药进口业务的企业家数有所增加,6352家企业相对去年同期增加164家。企业类型中,3161家三资企业的西药进口额占比高达65%,阿斯利康、罗氏、辉瑞、诺和诺德、赛诺菲、拜耳等外资企业继续在进口业务中保持领先;民营企业以进口额同比增速23.5%而表现最突出;国有企业的进口同比增幅仅7.41%,进口份额处于下滑态势。观研天下发布的《中国西药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策略分析(2013-2017)》显示,2014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西药类商品的三大类别中,西成药占比最大,96.11亿美元的进口额使其几乎占据了西药进口的一半,在进口均价同比微增3.38%的情况下,进口数量同比增加17.26%,使西成药进口额同比增长21.22%,高于西药整体进口增速。原料药进口位列其后,进口额6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8%,进口数量同比增加13.11%,而进口均价则下跌2.41%。我国对生化药的需求增长最快,同比大增31.18%,使其进口额达到36.51亿美元,表现为量价齐升,增幅均超过13%。中国西药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策略分析(2013-2017)大纲报告来源:观研网--中国企业发展咨询首站www.proresearch.org报告价格:印刷版:RMB7000电子版:RMB7200印刷版+电子版:RMB7500出版日期:2014订购电话:400-007-6266(免长话费)010-86825716电子邮箱:1174916573@qq.com或sales@chinabaogao.com网址链接:http://www.proresearch.org/report/xiyao/201303/61059.html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大物博,一直作为西药原料的出口大国,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在成品西药的进出口方面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原料的生产基地,也是西药成品的集散地。中国西药具有其他国家目前还无法替代的优势,虽然面临众多的困难和问题,仍有发展空间,中国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减少西药的进口,增大出口,研制一些适合中国居民自身特点的药物。观研天下(Insight&InfoConsultingLtd)发行的报告书《中国西药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策略分析(2013-2017)》主要研究西药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