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读后感(2篇)刘虹繁忙的工作之余,科室每周按照读书计划组织阅读了袁老师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每读一篇,都给我的心灵以震撼,特别是总序里的第一句话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需要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观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理念上为我们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一、教师要终身学习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贯穿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那些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艰苦探索的精神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育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第1页共3页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和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师的品质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与奉献精神作为师德的典范。因为这些品质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的必需的要求,而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与探索。因为原有的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必须有屏弃的勇气,这就需要有探索的过程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注定了要有吃得起苦的精神才可能闯出一条崭新的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于是,这些新时代教师的品质在当今的历史氛围中显得不可缺少和举足轻重。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就是位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再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这是作者对教育的感悟,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所以在他的笔端我们才闻到了一幅教育革命的新气息。教育是技艺。教育需要教师开动脑子,有充分的预设,有第2页共3页随时准备问题的生成,从而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