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博士生导师简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石庆华,男,1952年8月生,江苏省江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及水稻学科组组长、中国农业推广学会理事兼稻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被聘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南方稻区首席专家,2008年被聘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副组长,2006年被聘为江西省农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2004-2006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二审专家。江西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带头人。1991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农业部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主持和参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项目、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多项。其中,主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农业部项目2项,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和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系统地开展了杂交稻与大穗型常规稻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及其与地上部物质生产和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水稻根系育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开拓了水稻根系呼吸途径的耗氧特征、杂交稻离子吸收和维持呼吸的能量消耗研究新领域。系统地研究了水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和调控对策,有关双季稻施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取得了“水稻根系形态及生理特征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稻田氮素管理优化系统的应用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研究与推广"等多项研究成果,丰富了水稻水稻高产理论与技术的内容,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江西省农科教突出贡献奖5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潘晓华,男,1963年11月生,江西省分宜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江西省农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以来,从事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的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与参编了学术著作及教材7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1996年至今,已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5人,2005年和2009年获江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赵小敏,男,1962年6月生,江西省上高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遥感信息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研究。主持完成了各级各类课题40多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个,省部级科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