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3)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4)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2)通过制作地理模型,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热带季风气候特色难点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程度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印度风光和印度歌曲,让学生猜一猜属于哪个国家。2、教师: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早在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就不畏艰险,去哪里求取真经,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南亚旅行。3、了解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看图回答:南亚的位置在亚洲的南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南亚。自主学习: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1、出示:学习目标①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②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③、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2、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P41内容,参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口诀,设计导游词,了解本节要熟悉、掌握、了解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导游词。学生展示:当小导游员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屏幕展示如下内容)①南亚位于()山脉、()大洋之间?东西濒临()海湾、()海?②南亚共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哪些是岛国?哪些国家与我国相邻?③南亚“次大陆”的来历?助记口诀:喜山印洋间,北回归线北部穿;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邻有四国,尼不印度巴。3、出示“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师引导学生再次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以增强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合作探究:南亚地形与气候1、出示:参考问题看图2-10:①南亚三大地形区?②两大河流,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课本P43①南亚气候类型?②气候特点?组织学生展示,教师给予评价。2、师以南亚地形图,指图引导学生回答①南亚分别是那三大地形?②德干高原地势东西比较,那里地势较高?哪里地势较低?③平原上的两条河流分别是什么?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的海洋?④分析河流与地形的关系?(得出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3、南亚气候:①展示课件南亚的气候类型:得出结论,南亚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②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和特征、问:(1)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的气温较高?是什么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2)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降水较多?(3)该城市一年中哪几月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问题后,合作当导游,设计导游词。学生展示。看图回答问题。观看课件学生看图读图、分析、总结、回答。一年分三季:热季、雨季和凉季。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使地理知识切近生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气温较低?是什么季节?气候特点是什么?问:该地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课堂作业检测训练题,做完后总结归纳,记忆相关内容教学反思通过图像展示,训练试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