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李仁杰一、课标要求与课标分解(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二)课标分解“举例”两字表明这一节内容必须落实在实际例子上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记忆要求比较高;“说明”两字暗含“综合分析”,因此这一节内容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对比分析、运用要求也比较高。二、人教版教材分析交通在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史上有重要意义。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中生产活动的纽带,是形成社会分工的根本保证。因此教材在讲授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第四章《工业地域类型形成和发展》后,安排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阐述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其中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难点,需要根据实际,兼顾客、货的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外,由于受制于教材篇幅,对基础知识处理非常精炼,对案例处理也点到为止。尤其,“交通运输布局都受到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更是精练,因此要想学生对交通布局具有深刻影响,还要通过一些案例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理解。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交通运输的方式2.每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3.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特点4.了解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用心爱心专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加强交通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树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难点:影响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具体的案例分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收集的资料翔实和具体,信息量需求较大,对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四、过程与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课件展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学习主题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的教材处理导入新课所谓“衣食住行”,行是我们生产生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简单说“行”指的是交通运输业,密切地联系了农业、工业两大生产生活部门,是经济的“先行官”。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承上启下(上:农业和工业;下:交通运输业)提问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以上的交通工具分别对应哪些交通运输方式?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管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认识区别“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两个概念用心爱心专心输、管道运输阅读概括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各异。请同学们阅读P78表5.1,学习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客、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各异。在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时,应该注意从哪些方面分析?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数量、速度、价钱学生经过比较、读图、查图,增强直观性和比较、综合能力小结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运价、运量、运速概括运输方式运价运速运量空运高快最小陆运中中铁路大,公路小水运低慢最大运用图表比较法,突破难点提高根据实例,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从合肥到北京开会,当日下午到达2.从大连运300万吨钢铁到上海,不急用3.美国运坦克到伊拉克,马上参1.航空运输2.水路运输联系身边实例理解,化解重点难点P78活动用心爱心专心加打仗4.从巢湖运8吨活鱼到合肥5.大连运60万吨天然气到上海6.从北京运50吨急救药品到香港7.从云南运50万吨木材到广州3.航空运输4.公路运输5.管道运输+铁路运输6.航空运输7.铁路运输小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