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奇迹》读后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多的感触。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执着教鞭、耕耘杏坛时,怎样将教育新理念落实到课堂上,让学生易于接受,进而成长与进步,创造自己的教育奇迹呢。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著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第1页共4页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著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