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读后感4第一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读后感4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初心不忘,青春可期“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段话,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时,脑海里总是闪过他在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活:吃玉米团子、冬天赤脚打井、修河坝、修沼气池、以及读书“有瘾”的好习惯,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一幕:1975年习近平总书记去读大学,全社的人都出来送他,其中还有一位腿脚有疾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送的不只是相处七年的知识青年,而是亲人,是朋友。从榜样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会以下三点:一要学会吃“玉米团子”。当代党员干部要践行“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理念,到一线能与工人打成一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采矿新技术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要练就在天寒地冻的淤泥里赤脚打井的毅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生党员干部想在煤矿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所作为,必须练就强大的抗压本领,不光是身体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压力。拥有钢铁般的毅力,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才能为安全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三要学会像踏实做事,养成求知若渴的好习惯。“职工利益无小事”,要从普通职工的利益出发考虑工作的得失。真心实意为职工的切身利益考虑,我们大学生党员干部更应该积极主动学习,自我革新,自我净化,了解民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标看齐,方能补齐自身“短板”。在条件艰巨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新时期的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奋斗,没有理由不追寻自己当村官的初心,在基层一线坚守初心,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第二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8《梁家河》第1页共6页读后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梁家河,一个陕北山沟沟里的小村庄,习近平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之久,这也是少年到青年时期习近平一步一步迈过了各种困难,受过各种挫折,经历了各种坎坷,成长变的地方。把人生最美好时光奉献给了梁家河,把峥嵘岁月燃烧在了黄土地上,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注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根本宗旨中。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的磨难和对农村艰苦生活的切身感受,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让他懂得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他悟到了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为国家鞠躬尽瘁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情怀和坚定信心。一个人把人民永远放到第一位,他才会得到人民爱戴、拥护。心中有百姓,脚下才有根。在读《梁家河》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陕西是根,延安是魂,那么梁家河就心,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只有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是真正的对党忠诚,才能保持干事创业的持久动力,才能步履坚实,行稳致远。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的深刻哲理。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就再次告诫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实到行动中去。习近平的青春是一首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的青春赞歌。为‘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做了最好的解读。是的,只有选定了目标从而努力奋斗,奋发图强,才能真正的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我用书中的的一段话,结束这篇读后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与己方便,扎根人民,团结群众,贴近群众,带着泥土的芳香味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为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2018年6月2日第2页共6页第三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心得体会读后感5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