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读后感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09级临床2班孙浩洋考察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凸现的深层次的危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X这是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和研究当前大学生的信仰、理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完美的形象显十分重要。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思考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的关爱。对文明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以理想信念为支柱的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体现为一种对本人与他人以及人类命运强烈关注,是对人的价值在集体、社会、国家、时代、未来中如何体现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恒追求的表现,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如何呢。我们不妨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来把握其人文精神状况。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敏感的群体之一,是时代的晴雨表,对富于理性的大学生来说,崇高的信仰,执著的信念,高尚的道德,不懈的追求终是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永恒主题。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诸如自立、公平、公正、竞争、奋发、效率等市场法则。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改革、进取、开放、创新、务实、宽容的人文境界,如: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增强、成才与成功(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追求自身发展已呈显性化,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追求民主。富于开拓,追求实效,全球观视野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从以上分析看出,大学生人文精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本质和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表现在:信仰与理想观念淡薄,价值理想的虚无第1页共9页市场经济带来思想观念更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冲击着我们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有学者在部分大学生中抽样调查时发现,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只有:34%,赞成’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的学生达89%"同意“事业第一,生活第二”者比反对者少27.5个百分点,不少大学生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现实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调查还发现,在入党动机的前三项最多选择中,“信仰共产主义”为第三位,而“为谋取好职业而增加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却为第一、二位,说明大学生信仰、理想、信念观念淡薄。另据2003年对30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转型时期大学生用来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和信仰目标是:“金钱”(52.2%),“自我奋斗”(43%),“科学”(36%),“权力”(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共产主义”(5.4%)。反映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社会主导价值和理想信仰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而对、“金钱”、“自我奋斗”、“权力”等现实和功利的价值相当关注,大学生的价值理想表现出多元化和虚无主义倾向。明显的实用偏向,学习重心偏移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市场的导向作用,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根据市场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带有明显的实用偏向,学习重心偏移,只注重实用型技能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性课程,而忽视伦理道德、文史哲、艺术等能使人“转积成智”、“以智资德”的人文社科知识。据国家教委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不仅是文学知识、艺术知识的欠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知之甚少,对中国古代哲学了解几乎是空白。相当多的学生没有系统读过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典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却十分热衷于世俗文化$言情小说。这两者之间的强大反差,说明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已不容忽视。(三)传统价值观的动摇,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地冲击了几千年来左右中国人的儒第2页共9页家伦理道德规范,“重义轻利”,“君子耻言利”的传统道德观念,人们不再谈经济而生畏“言利益而色变”追求金钱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特别是接受新事物快,文化层次高的大学生,他们认为要讲自由竞争,等价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