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学习和就业的经历及感想谈谈我青少年时代学习数学的一些经历和感想2008年6月6日20:53阅读次数:2079默认字体谈谈我青少年时代学习数学的一些经历和感想(大连理工大学,徐利治)我很高兴(2007年12月4日)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也很愿意谈一谈与数学教育有关的事情。因为文化教育是国家大事,而数学教育是文化教育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要谈的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简历;其次谈一谈青少年时代学习数学的印象;第三,经验;第四,一点感想;最后谈谈我人生的格言,学数学的经验总结。1.我的成长经历1920年9月,我出生于XX省沙洲县(今XX县区),沙洲属于常熟县,解放后改成沙洲市。再后来又改成XX县区。我的小学时代就是在老家沙洲度过的,1937年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XX省立洛杜乡村师范学校,是以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全部公费。这段经历对我人生来讲非常重要。假如我没有机会进XX省立洛杜乡师的话,可能我就没有生存机会。因为家境清贫,中学的学费很贵,一般地讲半个学期中要60到70银元,当时我父亲去逝了,学费无论如何是凑不出来的。那个时候,XX省从南京到上海,叫沪宁线,有四所著名的省立师范学校,南京的栖霞乡师,无锡的洛杜乡村师范,苏州有吴江乡师,上海的黄渡乡师,这四个乡村师范学校很难考,我就读的洛社乡村师范当时在四所乡村师范中是水平最高的。每年都有好几百人应考,每年只录取一个班,45人。如果考取以后,全部公费,连饭钱都不用花,甚至还有一些零用费。所以我要感谢乡村师范对我的培养教育。乡村师范的教育课程基本上相当于初中,而且考进乡村师范的学生都很优秀。我的同班同学基本都是小学第一名。跟我一起去考的人,第二名都没有考取。所以乡村师范的学生水平相当高。所以当年考乡村师范不见得比现在高中考大学容易。第1页共10页1937年,日本的侵略战争开始了。这年冬天,我们五个同学,徒步旅行到安徽,安徽安庆的轮船把我们带到武汉,住江苏难民收容所。过了一阵,教育部流亡生登记,到贵州的中学去读书。我就到了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师范部学习,这是高中师范。刚好跟我的乡村师范学习接头。1940年参加到贵阳去参加大学统一招考,我就考上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系了。进大学前接受的是师范教育,所以对师范教育有特殊的感情。如果没有抗战,我读不了大学。1938到1940年,我在贵州铜仁国立第三中学师范部学习,相当于高中阶段了。1941到1946年,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和工作。下面谈谈我青少年时代学习数学的印象。2.青少年时代学习数学的印象回忆起来有些人是我终身难忘的,他们是虞明礼,吴在渊,陈建功,何鲁,章克标和刘熏宇。这些人给我的青少年时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的印象依然很清晰。我在洛杜乡村师范读的是虞明礼编写的代数课本。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讲得很清楚,例子也讲得很明白,有的东西自己就能看懂。吴在渊是上海大同大学教授,他是自学成才。他编了几何、代数课本,也发表一些初等数学的文章。陈建功和毛路真合编过一本《高中代数》,我进大学以前翻阅过,他的《高中代数》主要是参考《大代数》写成的,比大代数要精简,在一些大的老的图书馆说不定还能找到这本书。何鲁早年留学海外,在抗战时期培养了很多学生,当时已经是中央大学等很多大学的教授了。何鲁出过一些初等数学的学习参考书。他编的书都是印得很漂亮的,有《虚数详论》、《行列式详论》、《二次方程详论》等等。我买了两本,分别是《行列式详论》和《虚数详论》。他的书是课外看的。刘熏宇先生的《数学的趣味》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书是解放前开明书店出版的。初中时,我读了这本书明白了数学归纳法是什么回事。章克标也出了一本《算术的故事》,讲很多数学家的故事,第2页共10页讲古代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拉格朗日,看了以后非常受启发。高斯,拉普拉斯都讲过,每一个传记前面都有照片。还有一本,是陈文翻译的《查里斯密大代数》,对我的影响很大。那个时候在乡村师范,相当于初中阶段,数学老师不是数学系毕业的,是武汉大学理化系毕业的,所以数学教师很一般。但是教科书,还有课外一些读物比较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