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论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温家宝总理五次向公众推荐的巨著——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读后感。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经典:一本是《国富论》,另一本就是《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密切相关。在《国富论》中,斯密假设所有人都是“经济人”,一生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断追求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道德情操论》中的人却是高级的“社会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如果说《国富论》说的是“利己”,那么《道德情操论》说的就是更深刻地阐述了只有“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之处。《道德情操论》讲述了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o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o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我认为,在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长期时期,该书极具启发和指导意义。pxq平阳文化网pxq平阳文化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中国人用30多年时间创造和积累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里才拥有第1页共3页的财富,成就足以让许多人感到惊喜和自豪。但是,当中却有诸多隐患和不安,社会浮躁、道德缺失,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加大,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迷失自我,缺少信仰,不择手段,三鹿奶粉事件、煤矿事故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pxq平阳文化网这本书里写道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对于正义,《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它是一种美德,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随意自由决定是否遵守,而是可以使用武力强求的,违法这种美德将遭到怨恨,受到惩罚。道德一旦缺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就会产生抗拒心理、怨恨情绪,长此以往,必定影响社会和谐。由此可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读了《道德情操论》,我们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这种“利己”不再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而是把“社会人”假设作为论述的前提,相比之下,“社会人”更接近人的本质,从而使本书具有更普遍更根源性的意义,《道德情操论》对现时代的中国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进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许多人不断追逐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诉求,迷失了自我,一些共产党员甚至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的党,在这一时刻,更应该认清形势,培养我们的情操,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济发展要顺应人的本性,应该让“看不见的手”去操控这一切,但并不等于无限制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行了。毒奶粉事件、过期疫苗事件、楼脆脆事件等等就是鲜活的例证。第2页共3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