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经典读后感血染的壮烈——读《红岩》有感小时候,每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学校便会组织我们去扫烈士墓。那时的我,怀着一个崇敬的心久久的凝视着墓碑。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品读这本讲述家乡历史的《红岩》,才真正体会到先烈的信仰——一如血染的红岩。《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我一边阅读,一边回想起当年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的情景:重庆的多为阴天,映衬着白公馆的气氛也越发的凄凉;当我看到老虎凳等骇人的刑具时,浑身一震,匆匆离去…不知是否由于年纪小,那些场景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来到出口,想着还是买点纪念品,就留下了一本《红岩》。当我读到最后集中营的发指行径,以及书后的当年的照片,我感到一丝丝渗人的恐惧。那时的我,并未真正理解,为什么说红领巾是由先烈的鲜血染成的。革命者的崇高精神以及思想光辉是那时的我无法体会的。信仰,革命事业,究竟是有何等魅力,让先烈愿意为之倾其所有。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章节就是《狱中联欢》。即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当得知祖国的革命事业即将取得全国性的胜利时,每个人都是由衷的喜悦,顾不得自己已处境危险。心里所想的都是能否尽力为祖国做些什么。无论是肉体的折磨,精神的摧残,只要革命迎来了春天,这些都不算什么。在制作国旗的过程中,那些发自内心的喜悦深深感染着我,仿佛阴霾中的曙光。在那样的环境中,希望是如此的璀璨。每每闭上双眼,儿时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的场景便历历在目,越发冲击着我的心灵。犹记那时老师常常告诉我们的一句话:“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同学们要珍惜今天的一切啊……”可现如今,作为后辈的我们,是如何对待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今天。如今党员作为国家的支柱,更要承当起责任来。一遍又一遍的入党申请书,是否真是每一位申请者心中所想。那一遍遍的申请,是写进了你的心里,还只是个机械的抄写。读书不能第1页共2页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而你可以为国家提供什么。《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大声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那清朗的晨诵声,把蔡和森等人也吸引了过来,“…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一双双脚悄悄汇集,一个个同学犹如被巨大的磁铁吸引,不断聚集到毛泽东的身后,晨诵之声,越汇越响。这简直就是中国革命历程的缩影。何为真正的优秀中国青年。我相信,如何肩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时代的责任,是每一个当代青年所应思考的人生问题。先烈选择革命事业时,也不过是我们这个年纪,却走的如此壮烈,而今,我们应该肩负起怎样的使命。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