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月围城观后感》VIP免费

《十月围城观后感》_第1页
1/2
《十月围城观后感》_第2页
2/2
《十月围城观后感》观《十月围城》有感一口气将《十月围城》看完后,眼泪就没停过。对于我来说,从未在一部这么短的电影中同时看到了这么多人物的人生故事,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一群怀着不同信念的可爱的人们,李重光是这样,阎孝国也是这样。在这部电影中每个角色都带给了我很大的感动,憨厚老实快要结婚的车夫阿四,为革命四处奔走的陈少白,想要追求幸福最后弃暗投明的沈重阳,手持铁扇的翩翩公子刘郁白,惨烈拼死的小贩王复明……他们有些人并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一个承诺,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王复明就是这样,尽管没有想到任务如此艰难,但他却用生命信守着自己的承诺,最终他扳倒牌楼的柱子,那一句句“快走”喊得撕心裂肺;陈少白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任务竟会将好友年仅17岁的独子的性命搭进去,在阎孝国举起大刀时,惊慌失措的“他不是孙文”显得是那么歇斯底里而又苍白无力;李玉堂更没有想到,明明交代儿子“别出门”,却只能抱着儿子满是鲜血的尸体喃喃低语“我叫你别出门,你不听话啊”……整部电影感动我的不光是那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牺牲,更多的还是与其他同类电影所没有的人物形象丰富感和人性化。李玉堂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党人,在他看来,支持革命只是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而已。他和许多中国旧时的父亲一样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却暗暗关心着孩子,他支持革命却不希望儿子因革命遇到危险,一边交代儿子不要出门一边四处为保护孙中山找人手,这自私的背后也体现出了他身为人父的矛盾。尽管每个去保护孙中山的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儿女,然而,儿子只能是他的儿子,哪怕牺牲掉别人的儿子,至少他李玉堂的儿子一定要活着。这个想法虽然有些残酷,但这的确是事实,没有哪个父亲会把自己的儿子往死路上送的。这减少了一般革命剧的圣洁,增添了许多人情味。阎孝国在剧中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尽管接受过西方的第1页共2页新式教育,却还是一个对清王朝忠心耿耿的清朝人。他奉命捉拿孙贼,与老师陈少白对立。尽管过程很艰辛,他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可他是坏人吗。我认为不是的。他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内心坚定的信念的忠仆,他内心的力量十分坚定,抱定的也是赴汤蹈火、殒身不恤的信念。他的意志不亚于笃信三民主义的革命志士们。我想,在一开始,他就已经知道车内坐着的人并不是孙中山,然而,在追杀孙中山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灵的震撼与他的使命让他痛苦纠结,他知道也许杀了孙中山并不能使国家安定,可他又不得不去杀,这就是身为小人物的悲哀。也许在他决定追那辆车时心中已经下了一个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决心,他不想杀孙中山,可他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于是他只能举起手中的大刀向车内刺去。他连车帘都没有掀开确认是不是孙中山,因为他在就知道车内是一个代替孙中山的年轻的生命。在倒下时,他说了一句“孙贼已死,学生报国了”,因为他知道他为这个国家的重生已经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除了李玉堂和阎孝国之外,还有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正是由他们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整部影片精彩的故事,让人永远地记住了那些为革命,为自己的信念而悄然逝去的生命。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月围城观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