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寻乌调查读后感VIP免费

寻乌调查读后感_第1页
1/2
寻乌调查读后感_第2页
2/2
寻乌调查读后感读《寻乌调查》有感一、历史背景《寻乌调查》一文,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下的一篇针对XX县区的完整的社会调查报告。当时,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许多地方乱烧乱杀,执行所谓“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使百姓的生活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为了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深入地了解土地分配中的各种情况,细心地倾听了贫苦农民的意见。1930年五月,毛泽东同四军到寻乌,他利用红四军一、二、四纵队分兵寻乌、安远和广东平远做发动群众工作的时机,通过XX县区县长古柏的帮助和介绍,搜集了当地许多宝贵的资料,历经20天,终于完成这篇长达十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反对本本主义》,为革命的道路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二、报告内容《寻乌调查》总共分为五章。前三章从历史的角度和该县的现状两方面介绍了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及商业情况。其中,交通方面包括水路、陆路、电报、邮政、陆路交通器具。寻乌的商业更是琳琅满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既有寻乌与各地间的生意往来,更详细列举了其经营的商品种类。第四第五章介绍了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及土地斗争。在土地关系的调查上,毛泽东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系统地将寻乌的土地关系及各阶级百姓生活情况描述了一遍。调查土地斗争时,他更是将各种土地收归、分配的方法研究得透彻,并且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三、读《寻乌调查》的感悟《寻乌调查》是我读过的最通俗,也是最独特的一篇调查报告。通俗之处,就在于他以通篇白话的方式,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模型、没有深刻辨析。仿佛小学生在记流水账第1页共2页一样,就算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民众也能看得懂。说它独特,一点也不过分。当今的交通便捷了,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可以利用的分析工具越来越多。然而,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却离生活越来越远了。他们坐在办公室里,看看网页、翻翻《统计年鉴》,一篇篇“科研报告”就出炉了。他们不识五谷、甚至连乡间的小路也没走过,又怎能了解民情,出谋献策呢。再来看看毛泽东同志吧。大到各乡人口分类统计、小到县里每个人的名字、家庭状况、历史背景都调查得清清楚楚。毛主席说“所有我的调查都很谨慎,都没有过分的话。我就是历来疑心别人的记载上面写着‘卖妻鬻子’的话未必确实的,所以我这回特别细问了寻乌的农民,看到底有这种事情没有。细问的结果,那天是三个人开调查会,他们三个村子里都有这种事。”这样谨慎的态度、怀疑的精神让我们敬畏,也让我们羞愧。他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的确,就像他说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需要,也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理解。真理是走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试问。历史上哪个大家不是用自己的双脚和手写下不朽的著作的呢。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寻乌调查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